国民小学民俗体育舞狮之研究与教学.pptVIP

国民小学民俗体育舞狮之研究与教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民小学民俗体育舞狮之研究与教学

國民小學民俗體育舞獅之研究與教學 臺中市育英國民小學:張銀霖 壹、前言 舞獅運動的起源 中國並無獅子的原生種,從殷商的甲骨文或器皿中,從未發現獅子的文字或花紋,據說,漢代通西域,獅子乃漢順帝時傳入,有疏勒王來獻犀牛及獅子的紀錄。獅子的形象自漢代傳入中國後,因其被視為具有法力的瑞獸,而漸被神格化,因此有的族群就奉為本氏族人的圖騰,甚至奉為自己的祖先已示自己是強不可欺的,他們祭祖的時候常常畫出獅子的模樣,並高舉獅像,載歌載舞這可能是舞獅最早的來源 舞獅的種類 舞獅的種類 台灣獅與醒獅之差異 南獅與北獅差異比較表 台灣舞獅的由來 台灣舞獅活動應是由中國大陸來台的漢人所傳入應無疑慮,台灣最早可查證的舞獅活動紀錄是清朝康熙三十三(西元1694年)高拱乾所撰的【台灣府志】一書。書中「卷之七風土」計有描述台灣在清初(十七世紀西元1960年代),在歲時元旦元宵述及有關當時舞獅活動的紀錄 台灣獅教學-玉麟金獅陣 起獅、大小邊、七星步、咬蝨、獅子舔腳、睡獅、獅子翻滾、獅子打圈等八項及舞頭旗和鑼鼓敲打伴奏 起獅 分大小邊、七星步 分大小邊:左腳往左邊踏半步,右腳跟著向前踏一大步,獅頭從右邊由下往上舞動,這稱為大邊。接著右腳向右踏半步,左腳跟著向前踏一大步,獅頭從左邊由下往上舞動,這稱為小邊。 七星步:先由左邊開始,左腳往左邊踏半步,右腳跟著向左前形成交叉,左腳再往左邊踏半步,這是第一階段。 咬蝨 獅頭先做左右顧盼後,踏左腳後獅頭轉向左獅尾即由後向前移動靠近獅頭,獅頭於獅背上方做上下咬蝨的動作二次後,將獅頭的左耳朝下由擔任獅尾同學用左大腳做搔耳的動作完,獅頭用左腿推開獅尾結束左邊的咬蝨動作。 獅子舔腳 獅頭做左右顧盼的動作後,獅頭的同學將左腳伸直右腳蹲下,獅頭在左腳上做上下舔腳的動作,做完獅頭再一次做左右顧盼後,再將右腳伸直左腳蹲下,獅頭在右腳上做上下舔腳的動作。 睡獅 獅頭做左右顧盼的動作後,獅頭將左腳伸直右腳下蹲後坐下獅頭做前後打瞌睡,獅尾則配合獅頭雙腳一起往下蹲在慢慢的往前趴下,獅頭做完三次的前後打瞌睡後將雙腳由前往後收藏在獅被中,獅頭仍做做前後打瞌睡休息。 獅子翻滾 獅頭做左右顧盼的動作後,獅頭和獅尾一起將右腳抬起向右邊翻滾,翻滾後獅頭再做一次左右顧盼的動作後,獅頭和獅尾一起將左腳抬起向左邊翻滾,完成獅子翻滾的動作。 獅子打圈 完成獅子翻滾的動作後,將獅頭的面朝上,獅頭同獅尾用跑步繞場一圈後,至中間位置向後退三步完成表演動作。 舞頭旗 頭旗的作用是在引領獅頭進退場,頭旗的動作為分大小邊及進退場轉頭旗交叉步。 鑼鼓敲打伴奏 鑼鼓包括鑼、鼓、銅鈸三樣,舞獅鑼鼓敲打的方式很多本校舞獅隊鼓是以三三七打法,鑼和鈸是四拍節奏配合,在獅子翻滾等大動作時用緊鑼密鼓,獅子在睡覺或搔癢時則小聲敲擊。 討論與建議 教學方法上最好採用示範漸進式教學,老師或教練先示範動作給小朋友看在動作上先從起獅、大小邊等做分斷學習,最後在做整個動作的連結,是個人認為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舞獅隊員的篩選上擔任獅頭的同學要選擇高年級身材比較高大的同學,最好是要有二名來從事替換,擔任獅尾的可以用中年級身材較瘦小靈活的小朋友 。 參考文獻 李秉彝(1990)。舞獅。中華兒童叢書,5-6、61-64頁。 吳騰達(1984)。台灣民間舞獅之研究。台北:大立出版社。 陳光雄等(2002)。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行政院體委會。 台中縣文化局網址:http//.tw/ma/ind21.htm 舞獅與中國文化網址:.tw/liondance/ 報告完畢 請多指教 * * 圖1.北方獅 圖2.醒獅 圖3.客家獅 圖4.雞籠獅 圖5.台灣獅 醒獅於光復後,漸傳入台灣,慢慢才流行 台灣獅在明清時已隨漢人移民傳入台灣社會,成為民間生活的一佔部分。 背景 醒獅節奏則較輕快花俏 台灣獅節奏簡單,粗獷有力 配樂 醒獅頭尾兩人一樣吃重,乃合力表現。以特技高椿表演為主,生動花俏。 台灣獅則以獅頭為主,獅尾僅陪襯而己。以地面上的手法腳法為主,武術的成份重。 舞法 醒獅獅頭有一古獨角,稱「髻」,台灣獅則無。醒獅獅頭為全圓體,華麗花俏 台灣獅頭僅半圓體、面貌威猛,頭頂大多畫八卦圓形,又稱「八卦獅」。 造型 醒獅 台灣獅 北獅的技術重於 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舞動時多以跳躍為主. 南獅造型威猛,舞動時注重馬步.給人剛猛有餘,而活躍不足現今舞動南獅,己集合南獅的優點,再採取北獅的跳躍,稱之為[南獅北舞] 舞法 長江以北地區 長江以南地區 分布 造型酷似真獅,全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