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节城市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城镇体系.ppt

第三章节城市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城镇体系.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节城市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城镇体系

* * 中心地理论要点 (1)任何城镇都具有向其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职能,而该职能一般要在它服务区域的相对中心位置来执行,因此这些城镇都可看作是规模不等、级别不同的中心地。 (2)一个地区会形成一套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同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也称市场区,市场区是六边形的。 (3)整个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 * 中心地理论要点 (4)各级中心地在空间上的分布,遵循三个原则,即: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以上三个原则在一个区域常常会交叉发生作用,但又各有侧重: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市场原则最占优势;在自给自足和偏僻地区,行政原则居于首位。而在新开发地区,移民拓荒沿交通线推进,则交通原则会占上风。 (5)城镇体系的形成,有赖于三股力量的混合作用,即:以市场范围为代表的经济力量、以交通条件为代表的自然力量和以行政区划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任何一个城镇体系,都可以找出这三个原则的影响。 * 中心地理论应用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LoSCh) 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将中心地理论应用于工业区位研究,用工业市场区取代克氏的聚落市场区,引入利润原则和空间经济思想,对市场区体系与经济景观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市场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自20世纪40年代面世以来,相继在美国、荷兰、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50-60年代荷兰须德海在围海造陆的土地上按照中心地理论设计居民点和交通网获得成功,后逐步为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人口学、区域规划与城镇规划等领域的学者接受并加以应用。 * 中心地理论缺陷 ?在现实世界中,资源、地形、河流等都会引起城镇区位的变异;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可以扩大大城市的辐射范围,并影响低级中心地职能的发挥; ?处于系统中不同等级上的中心地的影响范围是相互重叠的; ?中心地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单一的服务功能难以表明城镇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 * 城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城镇体系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图12-l)。 ?城镇体系演化和发展阶段,因侧重点不同有多种划分方式。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以规模小、职能单一、孤立分散的低水平均衡分布为特征;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发展、集聚为表征的高水平不均衡分布为特征;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以中心城市扩散,各种类型城市区域(包括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等等)的形成,各类城镇普遍发展,区域趋向于整体性城市化的高水平均衡分布为特点。 ?按照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相应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等。 * * 城镇体系的类型 ?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中心城镇体系类型、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 。 ?按区域的经济类型,可以分为矿区型、农业区、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型体城镇系等。 ?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可以分为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此外,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等。 ?根据空间形态可分为:金字塔型 、多核型、网络型 、带状型,以上四种城镇体系结构特点,如图4-3所示。 ?每一类体系都有其自身的条件、特点和形成机制,因而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和规划重点。 * * 城镇体系研究的兴起 城镇体系的研究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期,源于城市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和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种种矛盾,为寻求既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又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均衡化而采取的一种发展形式。 城镇体系原始的或早期的思想是由英国霍华德在他1898年出版的《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中所提出的。 英国生态学家格迪斯首创了区域规划综合研究的方法,成为在方法论上使西方城市科学由分散和互不关联走向综合的奠基人。 1933年,克里斯塔勒提出中心地理论,第一次把区域内城市系统化,被后人公认为城镇体系研究的基础理论。 * 城镇体系研究的发展 城镇体系研究的发展和活跃阶段是二次大战以后。 在各国普遍开始城市重建,区域开发,继而分散城市化(包括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使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范围进一步扩展;同时,以过疏、过密形式为特征的区域不均衡状况的加剧,进一步对城镇体系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要求,引发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结合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大规模地开展了城镇体系规划和研究工作。 * 城镇体系研究的深化 到了70年代,城镇体系的研究进入了高潮,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数学方法、动态模拟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 1970年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