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语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把握韵律节奏并背诵诗歌,结合背景理解诗歌体式、内容和主旨。陪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 学习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3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诗歌内涵,吸收诗中的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能结合时代,联系今天的居住条,感悟杜甫博大精神,发表个人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1、在我国灿烂的学史中,唐诗是一颗颗夺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们喜爱。 2、作者简介: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诗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诗篇有《三吏》、《三别》等。引导学生复习旧《杜甫诗三首》之《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3、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它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这是一首即事抒情诗。 二、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三、诵读这首诗,划分节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学生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把全诗表达一遍。 解决疑难字词——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顷:一会儿 丧乱:战乱,特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彻: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广厦:宽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护 俱:都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足:满足。 [译诗]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五、讲练结合,逐层分析诗歌的内容。 1、先概写事,后分别写出诗人的思想或心情。 秋风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诗人叹息——无可奈何 屋漏床湿 彻夜难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襟 2、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怒号” 3、群童抱点茅草,杜甫为何称他们为“盗贼”? 诗人因为“老无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茅草对诗人说又事关生计,这自然会引起诗人的怨愤。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反映了四海困穷的现状。 4、“归依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所破,接下的日子怎么过? 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国家的命运。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与客观描写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