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寡人之于国也 (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 (苏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内的言字、词、句知识; 3.理解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中“五十步笑百步”比喻的理解。 【教学时数】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整体感知 1.由《论语》导入新。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2.介绍《孟子》及孟子散的特点(结合扩展资料中的相关知识) 3.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诵录音) (1)要求学生认真听,纠正自己的读音及句读错误。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投影,正音: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把握全大意 讨论交流后,点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从具体段落看,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 二、分析 1.提名名同学分节朗读,检查纠正读音、断句。 2.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 第1段第1句要把梁惠王“自诩”的口气读出。末尾“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第2段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慢一些,语气应平缓。 第三部分排比,对偶句较多,要读出孟子散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的特点。要把反问句的反问语气读出。 3.理清思路结构(在学生讨论、明确段意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4.学生对照板书,试背第1.2节 .教师示范背诵第一节,指导背诵方法 点拨、诱导:找出重点句,划分小层,理出思路,注意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注意关键词和句子的异同,可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两小节。 2.归纳中的多义词的含义。 第二时 一、归纳言字、词、句知识 1.检查背诵第一、二小节。 2.归纳中重点字、词、句的相关知识。 教师采用投影或印发相关提纲,列出所要归纳解决的相关字、词、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问,教师纠错、明确,在注释及“思考和练习”的基础上补充。 (1)理解并掌握中的重点实词 则 连词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以 介词,用、拿、把清以战喻(用)树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凭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