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剧的故事 教学设计
昆剧的故事 教学设计
昆剧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根据的主体结构把握要点,初步了解有关昆剧这一传统戏曲的常识。 2、 通过词句的品读,赏鉴、体验古老戏曲的优雅意境。 3、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化、对这一“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喜爱之情。 说明:
2001年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宣布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首批19个项目中以全票通过,位列榜首。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在世界化宝库中占有了她不容小视的位置。
教材在 “审美感悟”的单元中安排了这样一篇介绍昆剧的知识短,意在让学生知道我们还有这样一种纯美的艺术样式,有百年的历史积淀,有丰厚的化内涵,有卓越的戏剧品质。它古老而年轻、博大而永恒,它是我们民族的化经典,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这篇戏曲理论家刘厚生的《昆剧的故事》,不妨可以看作是一篇“昆剧简明小史”,但它并非是以艰涩而佶屈聱牙的学术论的面目出现,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昆剧的历史、昆剧的艺术特点、昆剧的振兴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介绍,将知识性、趣味性与学性有机地统一起。因此在堂上主要是利用本解读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试图尽可能拉近当代中学生与古老昆曲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传统戏剧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试着走近昆曲,尝试着去体味她的厚重,感受她的典雅,领略她的风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联想、比较等方式感受昆剧辞的典雅优美。(学基础) 2、 难点:通过片段鉴赏初步感知昆剧戏曲表演、音乐唱腔的特点。(表演与唱腔)
说明:
整个教学拟用二时。第一时以本解读为主,主要解决“昆剧历史”、“昆剧振兴”一头一尾这两部分,让学生对昆剧的大致历史、艺术成就、今后发展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理性的认识;第二时主要是用赏析、朗读、借助视频等方式重点学习“昆剧魅力”部分,让学生了解昆曲剧本辞的典雅华美,具有很高学性的特点,同时也对昆剧的表演艺术的载歌载舞、形神兼备、抒情写意的特点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
1、播放背景音乐(朝元歌)。 2、展示一幅画(虎丘中秋听曲图)。同时展示明朝袁宏道的《虎丘》中的一段。(“从千人石上至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壘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用笛韵雅歌、古画古,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透过尘封的历史,依稀瞥见昆曲昔日的风采和曾经的辉煌。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视、听、读等多角度入手,增进学生对昆曲的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对本的阅读兴趣。
整体感知 学习的第一、三部分
1、要求学生初读,梳理的总体脉络,概括的主要内容。 2、在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阅读的第2——段和22——26段,了解与“昆剧历史”和“昆剧振兴”相关的主要信息。
学生通过阅读,达成以下认识:
1、全由三部分组成: 昆剧历史 昆剧魅力 昆剧振兴 2、昆剧历史—— 起:元末 兴:明中叶 盛:明末清初 衰:清中后期 3、昆剧振兴—— 人才培植 政府扶持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了解脉走向与布局构思,对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较粗地阅读头尾两部分,理清脉、了解历史后为下面的重点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赏析品味 重点学习的第二部分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语、比较阅读、全班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内容,大致步骤如下:
1、学习“学基础”
对中的四支套曲进行阅读赏析,并挑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支曲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学习“表演艺术”
为中的四个小故事“梨园掌故”列出小标题
3、学习“音乐唱腔”
在《虎丘》一中找出相关内容。
1、细读,赏析《琵琶记》之[孝顺歌]、《牡丹亭》之[步步娇]、[皂罗袍]、《桃花扇》之[哀江南],可以进行散读、圈划、品味、同桌交流等方式。
2、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
3、列出梨园掌故小标题:
马锦私入相府摹态
家班偷上朝堂观状
颜容演杵臼感人
陈明智扮霸王震场
4、关于昆剧的音乐伴奏与唱腔特点,在《虎丘》一中写到: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音若细发”、“每度一字,几近一刻”等。
昆曲剧本的辞学性很高,唱词本身就是形象优美的学作品,通过这部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昆曲辞形成中国学史上古典学又一个高峰,堪称“一代之学”。
戏剧从本质上说终究是舞台艺术,除了看剧本,更主要的是通过舞台表演展示给观众。通过这部分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昆剧的表演艺术体现了中国戏曲独特的审美传统,也成为后诸多地方戏曲模仿和借鉴的表演范本。堪称“百戏之典范”。
观看视频
加深认识
1、播放沈昳丽出演的《牡丹亭》之“游园”片段。 要求学生看:演什么戏,什么人物形象,人物造型、服饰、手中道具、脸上表情、肢体动作。揣摩心态,解读人物的内心情感。 2、播放《玉簪记·琴挑》之[懒画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