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1.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_1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中的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 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言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言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探究拓展法。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AI。 【时安排】3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 2反复阅读,结合下面的注释,疏通意。 [教学要点] 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正音。整体感知、了解与本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采若云月,高深若海。”这是朱彝尊《经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 但这丝毫无损《左传》的光辉,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世史学和后世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树立了典范。 三、放录音 (学生整体感知,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出示投影: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zhuì) 秦军汜南(sì) 函陵(hán) B共其乏困(ɡònɡ) 逢孙(pánɡ)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 失其所与(yù) 不知(zhì) 若不阙秦(jué) D夫战,勇气也(f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答案:D 此题重点考查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A项“秦军汜南”的“汜”应读作“fàn”,“汜南”是地名,读“sì”时,应是“汜水”。B项“共其乏困”的“共”通“供”,应读作(ɡōnɡ),即读作“通”字的读音。项“失其所与”的“与”在此有结交、亲附之意,“所与”是“结交的”“亲附的”,所以应读作“yǔ”。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提问:《烛之武退秦师》一记叙了春秋时期的一什么事? 明确:秦军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四、简介秦晋围郑形势,了解与本内容相关的历史事实 多媒体显示: 秦晋围郑形势图 这是秦国,都城为雍。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烛之武退秦师》中记叙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 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与此相关的历史史实,对我们学好这篇十分重要。 多媒体显示: 秦立晋君(公元前61年)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