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第2《古风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4 学会赏析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2 体会诗歌内容。 3 学习自主赏析诗歌。 4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1 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 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当我们惊叹于“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思妙想时,当我们惊诧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神之笔时,当我们赞叹于“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余音绕梁时,我们就会想到他——岑参。一个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的著名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题解。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作者简介。 岑参(约 71—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历参戎幕,往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四、初读感知。 1 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2 指名学生朗读。 3 教师范读。 4 学生齐读。 五、研读诗歌。 1 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的送别诗。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2 理清思路,给全诗划分层次。 明确:全诗共 18 句,根据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十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1—4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塞外风狂雪早,后写雪后美景。 —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9—10 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1—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 (1)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 明确:雪得早,雪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2)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地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的? 明确: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3)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 明确: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战事不断,许多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他们描写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的。 4 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 (1)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的? 明确: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 (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的? 明确: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明确: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6 重点语句赏析。 (1)“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 明确:比喻的本体是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洁白,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做春光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2)“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互,与《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用法相同。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结构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