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P)和其产生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AP)和其产生机制

教学目标 1、名词解释:动作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反极化、 复极化。 2、试述上升支、下降支各自产生的原因。 3、了解动作电位(AP)产生的特点?原理?在有髓NF上 的传导特点? 4、兴奋的共性是什么?了解AP产生的条件? 5、何谓局部反应、有什么特点? 6、了解兴奋在N-肌接头处的传导过程。 7、名解:兴奋性、兴奋、抑制、刺激、反应、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强直收缩、前负荷、后负荷。 PPT[3]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前己讲) 二 、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机制 (一) AP的概 念 1. 定义: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时,产生一次迅速的可传布的可逆的电位变化称AP。 AP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2. 波形:, 3. 极化:Cell在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 差 (外正、内负状态)。 4. 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由-70mv (很快)升到 o mv称为去极化。 5. 超射: 指从o mv升到 +30mv称之;又称 反极化。 去极化与反极化(超射) 形成上升支; (计1000mv) [ 时间短约o.5ms ] ;(为广义去极化). 6. 复极化: 膜内电位又回到(接近)静息电位水平;形成AP的下降支。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7. 锋电位:由AP上升支与下降支形成尖峰样波形称之。 8. 后电位:锋电位之后、膜电位微小缓慢的波动 过程称之后电位。() [该电位差(电场力)增大足以阻止其浓差(Na+ 内流力量 )时, Na+净内流停止,膜电位 达到新平衡点、即Na+平衡电位。] 2.下降支(复极化原理) (1) 条件:膜上Na+、通道失活、K+通透增大。 (2)动力:浓差-(内K+ >外K+) (内 外 K+ 30:1) 电位差-(内正、外负) (3) 形成:K+快速外流。 (4)阻力:复极化后电位差(内负、外正)。 总结:下降支是膜对K+通透增大、K+外流引起的 复极化。 3.后电位:刚内入的Na+与外出的K+ (其量小,但) 激活钠泵(钠泵电位影响小,也是产生原因 之一)以恢复胞内、外[Na+] [K+]不 均衡分布。 【补充-阻断剂:河豚毒阻断[Na+]通道; 四乙胺阻断[K+]通道。此可供研究用 3)阈下刺激与局部反映: 局部反映(又称局部兴奋或局部电位):指一个阈下stimulate (膜上被激活的[Na+] 通道较少) 只能产生微弱的去极化、称之 “局部反映”。 特点: ①(电位)幅度小 (与刺激呈正比) 局部兴奋 不能远传 (呈衰减性传导)。 ②有总与效应: 时间总与—(同一部位连续st) 空间总与—(相邻部位多个st) ------一达到阈电位便触发AP 小结: AP可以由一次阈上刺激引起,也可以由多个阅下 刺激引起。 局部电流: 在兴奋点与未兴奋点之间的电流称局部电流。 无髓NF: (同上) 依次向两端作双向传导,传导速度慢; 有髓NF:在郎飞结处产生局部电流,因此,AP就从一传个郎飞结传给相邻郎飞结;称跳跃式传导; 传导速度快。 无髓NF: o.2-0.6 m ∕s 有髓NF: 70-120m ∕s 肌C----收缩 外在表现 腺细胞----分泌 可兴奋细胞兴奋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