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师-李济.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师-李济

【东方卫视】《大师》系列之 李 济 上集 洹水绕着安阳小屯流过,流得很舒缓。自古以来,中原大地上有许多这样的河流,滋养了无数这样的村庄,但安阳的这个小屯却非同寻常,因为在它的地下埋藏着殷商最辉煌的都城。关于这个朝代,两千五年前古老的典册上就有记载,但没有人知道它在何方,直到80年前,他率领的考古队来到这里,才打开这个宝库,殷墟现世。 他一生“刚毅木讷,强力努行”,他为积攒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开创了考古事业,他使中华民族上古文明成为信史。然而他的名字,我们却已陌生了半个多世纪。 从1928年底到1937年6月持续了近十年,李济和他的考古队究竟发现了什么?他自己的回忆简单明了。安阳发掘所获得的文字、青铜器、石刻,以及商朝人的骨骼等等,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把中国的历史推早了六七百年至一千年。安阳发掘出土的古物,使人们得到了中国三千年来历史的资料,这些史料印证了殷商时代的真正面目,是连孔夫子都没有看到过的真实资料。 殷墟的文物现世很早,并不是李济首先发现的,珍贵的刻有文字最多的甲骨,也一直在京城的药铺里被用作药材,而且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龙骨”。那时,挖掘倒卖龙骨维持了安阳小屯附近很多农民的生计。 【采访】 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 李学勤—— 甲骨文的发现,不可辩驳地证明了商代的存在,实际上甲骨文中提到的人物已经早到了商朝建立以前,实际上已经包括我们古书上的夏代,甚至于更早,这就把从公元前8世纪的东周开始,现在一下子推进了几百年的时间。这是世界上的大事。 这张照片摄于1929年,那年初春,李济带着考古队正式开始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他们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支国家考古队。从照片上看到,保护考古队的武装士兵比考古队员还多,这是冯玉祥将军派出的部队。 【采访】 李学勤—— 那个时候这个地方也是很不安定的,只好政府来进行发掘,李济先生在这儿考古,后头还有人拿枪,那没枪不行的,没枪压不住的。 末世好古董,有字的甲骨变得很值钱,字越多,卖的钱也越多,土匪绑票,竟可以甲骨作赎金。考古队的对手不仅有武装的盗墓贼、文物贩子,还有要填饱肚子的农民,因为那是一个天灾人祸不断的年代。饥荒和军阀的混战同样连绵不绝。 【采访】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陈星灿—— 农民他们都去盗掘,现在扬起博物院所在的地方,当时都是家田,不同的户就在他们家里挖呀。 【采访】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雪山—— 1899年甲骨被发现到1928年这近三十年时间里边,已经有六万多片的甲骨被盗掘,被买卖了,私人买卖了。 现状让李济痛心,盗掘者不仅只是盗走了甲骨和青铜器,还不可复原地破坏了殷墟遗址的历史面貌,遍野望去,尽是盗墓的盗洞、盗坑,满目疮痍。李济还感慨道:这个文明的古国,盗墓的历史就跟她丧葬的历史一样长,文明久远,盗墓同样久远。另一方面,这个国家迷信盛行,直到二十世纪初,这个衰弱不堪的民族,仍然不知什么是科学考古,没有一个学习考古的人,没有一支自己的考古队伍。 【采访】 李学勤—— 甚至于一直到20、30年代的时候,还有很多人的思想不能接受这一点,认为这是一个对祖先的侵犯,不能做。那时候包括一些官员,比如说戴季陶,就曾经带头提过提案,说不要做考古发掘。 1928年,蔡元培任院长的中央研究院成立,他聘傅斯年组建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位五四时期北大的学生领袖,创办史语所时写下的文字,使今天的我们仍能读到一代知识分子的痛楚:在中国境内,语言学和历史学的材料是最多的,我们却坐看他毁坏亡失,我们着实不满这个状态,着实不服气就是物质的原料以外,即便学问的原料也要被欧洲人搬了去乃至偷了去,派遣中国人自己的考古队发掘安阳殷墟,成为史语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傅斯年聘请了李济担任考古组主任,这不仅是因为李济开中国考古学风气之先,也因为他们的志向相投。李济在清华曾发表演说,中国的地方,如果在考古学上讲,遍地是黄金,不过没有人去捡罢了,如果有人去捡,则中国的历史,现在是说五千年,将来或许比十二万五千年还要长呢。 李济是一个儒雅的学者,但他的吃苦耐劳也绝非常人能比。在中国考古史上,“锄头考古学家”的雅号一直伴随着他,当年考古队员王湘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他个头高大,人很魁梧,不穿西服,总是穿着长衫。作为博士、大学教授和总负责人,数他最讲自由平等,白天与勤杂工一起工作,没人觉得他是官儿,是留洋归来的学者。 【采访】 陈星灿—— 李先生他很了不起,他在去美国之前,在清华学校接受过很严格的很系统的中国传统文献的训练,所以看他的文章很晓畅,很明白易懂,不管再深奥的问题,到他嘴里讲出来,琅琅上口。 1918年李济从清华庚款赴美留学,因为好奇,他在克拉克大学选择了心理学,一年后就获得学士学位,但他发现这门学科似乎并不科学,难以用数字精确表达,于是转社会学,又是一年拿下了硕士学位,还受到导师的赞誉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