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灾害的地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灾害的地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各要素及其综合特征在地表呈现的分布现象,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而延伸,而在另一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自然灾害地域分异规律:五个等级 (1)全球地域分异---海陆对比性、热力分带性 (2)陆洋地域分异---大陆地域分异、大洋地域分异 (3)区域地域分异 (4)地方分异 (5)局部分异 (二)系统结构理论 系统结构理论:各要素灾害的内在功能联系性与灾害治理的系统整体方法。 实例分析:火山喷发与全球气候、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三)横向交叉观点 横向交叉观点:指互不相连的两区域间灾害的相互影响与联系,它是通过水文、大气过程等完成的。 横向交叉的主要运动形式:大气环流(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水体运动、生物移动。 二、研究方法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灾害评价的指标:8个方面 (1)平均灾害伤亡率 包括:单位面积人口伤亡率=伤亡人口/计算区面积% 人口伤亡率=伤亡人口/总人口% 劳动力伤亡率=伤亡劳动力/总劳动力% 根据上面的指标可以将灾情划分为重灾、大灾和特大灾: 灾情等级 人口伤亡率 劳动力伤亡率 重灾 10% 5% 大灾 20% 10% 特大灾 30% 15% (2)灾害损失率=S.P 其中S:灾害严重度=损失金额/灾害次数 P:灾害发生概率=灾害次数/单位时间 (3)受灾面积率=成灾面积/计算区面积 (4)灾害发生频率=累计成灾次数/计算时数 (5)单位面积经济毁损率=经济损失总金额/计算区面积 (6)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损坏率=固定资产损失总金额/计算区面积 (7)单位面积个人财产毁损率=个人财产损失金额/计算区面积 (8)综合受灾程度=(受灾面积+经济毁损率+人口伤亡率+……………….)/n 2、人类生存环境危险的评价方法 (1)这是一种以被评价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的环境之对比为基础,采用打分的方法,指定自变量为分数,最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 (2)影响环境危险的三个主要因素 I.发生灾害(危险)的可能性L II.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 III.灾害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 (3)环境危险程度分级:环境危险程度=L.E.C 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数L 分数值 可能程度 时间概率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每日、月内可遇 6 相当可能 每年、季内可遇 5 不经常但可能 数年、数十年可遇 4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百年内一遇 0.5 可以设想、高度 不可能 500年内一遇 0.2 极不可能 1000年内一遇 0.1 实际上不可能 超千年一遇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数值E 分数值 出现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 非常罕见地暴露 灾害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分数值C 分数值 可能的后果 1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