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韩 201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琵琶行 韩 2015

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藩镇的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谁解琶琶声? 如何以文传声? 如何以文传声? 谁解琵琶声? 谁 解 青 衫 泪 ? 主旨句 乐曲声声,满腔哀怨,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这种弦外之音。 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何泪洒青衫?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谁解青 衫 泪 ? 谁解风物意? 风物描写 谁解风物意? 总结 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 写歌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歌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点明寂寞悲凉的心情。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女的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叙述女主人公出场,是人们常吟诵的名句。它的好处不仅在于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琵琶女的神态,和此时此境的复杂心里活动,还暗示她无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叙述人物动作神情。“沉吟”道明回想往事沉重的心情。“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自京城女”等句子,诗人转述歌女自叙,笔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少年的欢乐受宠与年老色衰后冷落寂寞形成鲜明对照,道出了歌女天涯沦落的无限悲伤之情。 小结: 从结构中可以看出,全文以人物为线索。 一是以歌女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最后两者交汇,其联结点靠诗人与歌女的共同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 琵琶行 白居易 知 音 的 故 事 | |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宣宗吊白居易诗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卒年75岁。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背景 知 音 的 故 事 | | 琵琶声 青衫泪 风物意 声以传情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略写) 第二次(明写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