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KD1,Polycystin及成人型多囊肾病
PKD1,Polycystin及成人型多囊肾病
关键字: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nkidneydiseaseADPKD)又称成人型多囊肾病,是最常见的肾脏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中可高达1‰[1]。其特征为渐进性的肾脏囊肿的形成与肾功能减弱,伴有广泛的肾外表现,大部分患者病情将发展至终末期肾衰[2~4],因此能否在遗传物质水平进行干扰或治疗,或退而求其次,延缓病情发展,探讨其发病机理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作为单基因遗传病,ADPKD具有遗传异质性,按目前研究至少可由3个独立位点上的基因突变引起。PKD1定位于16p13.3[56],占总患者数的85%[7],临床表现也最典型;PKD2,位于4q13-23[89],约占10%~15%,临床表现较轻[10];第3个基因目前现仅有散见病例,尚未明确定位[1112]。本文拟就PKD1及其基因产物Polycystin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一、基因与蛋白结构
自1985年,Reeder通过RFLP连锁分析将PKD1定位于16p13.3,却由于该区域基因富集,表现为富含CpG岛(CpG为基因5'端的标志),定位克隆只能将范围缩小到600kb左右[13]。
之后近十年中,有关多囊肾的研究无突破性进展,直到1994年欧洲多囊肾协作组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葡萄牙患者家系[6],家族中同时有结节性硬化患者与多囊肾患者,引起人们感兴趣的是结节性硬化也属遗传性疾病而且其基因TSC2定位正是上述基因富集区。经染色体检查等发现事实上在该病案中,16号染色体在16p13.3处断裂,其中ADPKD患者发生与22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而结节性硬化患者则发生了非平衡易位,有断裂片段的丢失,人们就推测后者由于片段丢失失去了TSC2基因,前者则由于平衡易位TSC2基因未遭破坏,只是易位断裂点正好破坏了PKD1。经分析证实断裂点确定破坏了一个基因,后来又在其它ADPKD患者发现有该基因的突变,进一步证实此为PKD1基因。
PKD1基因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一除了3'端大约20%的部分是单拷贝序列外,其余部分均在16p13.3至少有4个相同拷贝,从而为克隆该基因带来了困难。不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不约而同绕开了这个问题[14~16],如1995年国际多囊肾协作组通过比较cDNA与原始基因序列,成功组装了该mRNA。现已基本表明PKD1基因共跨越了52kb,包含46个外显子,转录成共14148bp的mRNA,开放讯码框12912bp,据此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取名Polycystin国内也有称PKD1蛋白,含430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462000道尔顿。
迄今为止,多囊肾患者PKD1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仅10%~15%[17],除了近来有报道在重复区域检出7种突变[18],以往的记录则仅限于3'端单拷贝区,共发现27种突变,类型计有缺失、移码、无义、错义等,也并未发现有所谓的脆性位点―只有一个位点的突变发现有超过1例,余均呈单发―如此提示我们,一则大部分突变主要位于上述重复区域内而目前尚难检测,突变可能遍及整个基因;二则Polycystin的多个结构部分均具有活性作用。
由于已明了Polycystin的氨基酸序列,人们对之进行了离体分析,发现Polycystin很大程度上是糖基化的,其C端组成亲水区域,近来有报道存在一个螺旋卷曲结构区域(coiled-coildomain)涉及与PKD2基因产物C端的特异性结合[19](相互关系与作用此处不再赘述),不过假想中的跨膜结构各家尚有争论,Hughes等谓之为11跨膜单位[16],美国多囊肾协作组则报道为7跨膜单位[14],对于其组成的受体性质,也还尚无定论。而在Polycystin的N端,人们找到了与一些已知胞外蛋白具同源性的系列结构域,这些假想中的结构包括:①两个亮氨酸富集的重复区(LRRs)紧随在信号肽之后,它常涉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14];②随后的C-型植物凝集素域(Lectin),是结合碳水化合物的结构;③富含半胱氨酸的低密度脂蛋白A域(LDL-A),其功能是在LDL受体相关蛋白中充当配体粘着区;④还有多达14拷贝的免疫球蛋白样单位,以及多个Ⅲ型纤维连接蛋白。Polycystin整个大分子与已知所有的蛋白质家族均无同源性,仅由其结构探讨,推测Polycystin与细胞间及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二、活体研究
1996年以来,由于各类抗Polycystin抗体的成功制备,使人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研究其功能[20~25]。
正常情况下,Polycystin广泛表达于多种器官的上皮细胞组成跨膜结构,包括肾脏(胎儿与成人)、肝内胆道、胰腺、肠道、肺脏、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initab软件在多杀菌素发酵条件优化中应用.doc
- 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治疗对策及胆管损伤预防.doc
- miR—342—3p抑制SM22α启动子转录活性.doc
- MMP-2、TIMP-1、TIMP-2表达及星形细胞肿瘤生物学行为演进.doc
- MMP-2、TIMP-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临床病理探究.doc
- miR—140—5p调控FGF9在拇外翻中作用.doc
- MMP-2及宫颈癌侵袭转移相关性探究.doc
- MMP-9及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相关性分析.doc
- MMP-9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doc
- MMP-9基因多态性及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探究进展.doc
- PLC delta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oc
- Pipkins骨折治疗及并发症分析.doc
- PLGA-蒿属花粉纳米疫苗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治疗作用及机制实验研.doc
- PLGA包埋硫酸庆大霉素缓释微球制备及体外释放行为.doc
- PLK-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表达及意义.doc
- PLK1基因沉默对K562-A02细胞周期、增殖及耐药性影响.doc
- PmrA对伤寒沙门菌高渗应激后期基因表达调节浅谈.doc
- Pna手术及盆底肌肉折叠术在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中应用.doc
- 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表达.doc
- POAG致病基因MYOC突变型载体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表达.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