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基因转录水平机理探究进展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基因转录水平机理探究进展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基因转录水平;机理研究;综述
千百年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无论单味还是复方中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得到验证是有良效的,且在临床适用的范围筛选出有显效的活性单体成分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但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如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样,是中药基础研究的一个瓶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很难找到有效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从基因转录水平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成为可能。笔者根据近10年来中药基因转录水平机理研究的文献报道,对这方面的国内外进展综述如下。
1 中药活性成分基因转录水平机理研究
中药活性单体成分或有效部位由于成分较单一,便于实验及得出明确的结论等,有关的机理研究报道相对较多。如生物碱类的研究。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史氏等[1]和Song Jianxin等[2]分别采用RNA印迹技术(Northern blot)研究其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血栓机制,前者表明,川芎嗪可显著促进缺氧缺糖心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的表达,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后者显示,川芎嗪抑制内皮细胞基础的和脂多糖(LPS)诱导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表达,促进纤溶作用。此外,Li Zesong等[3]用自制的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低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来研究川芎嗪的分子机制,实验表明,川芎嗪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钙-ATP酶基因、钠通道基因、细胞色素P450 c11基因表达上调,载脂蛋白C-Ⅲ基因下调,与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结果一致。对苷及苷元类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曹氏等[4-5]通过斑点杂交法(dot blot)分别观察商陆块根的有效成分商陆皂苷辛(EH)和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ICA)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3 mRNA和IL-6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EH和ICA都促进了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IL-3 mRNA及IL-6 mRNA表达,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提高进而表达产物增加是其免疫调节和提高造血功能的分子机制之一。Jia Hongxiao等[6]为了弄清细叶远志皂苷元改善淀粉样β蛋白(Aβ)诱导的大鼠模型的胆碱能功能减退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技术分别考察了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mRNA表达和对β-分泌酶蛋白水解活性的影响,结果是细叶远志皂苷元并没影响APP mRNA表达、全长APP合成或APPα-分泌酶的分泌,而是在体外抑制了β-分泌酶对其底物的蛋白水解活性,从而抑制Aβ的分泌。Wang Hao等[7]应用RT-PCR考察了人参的活性成分之一人参醇对转染了人毒蕈碱(M)1亚型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M1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伴随升高的M1 mRNA水平,M1受体数呈浓度依赖式上调,从而人参醇有望代替化学合成的M1受体激动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对酚酸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有,Luo Wei-Bo等[8]用RT-PCR研究了丹酚酸B镁(MLB)对缺氧/复氧下的内皮细胞NO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MLB抑制了缺氧/复氧诱导的内皮型NOS mRNA表达,刺激了诱导型NOS mRNA的表达和NO的释放,减轻了内皮细胞损伤,提示细胞损伤减轻与NO的释放增加有关。此外,对多糖的研究也有相关文献资料,陈氏等[9]应用RT-PCR观察了枸杞多糖对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小鼠和衰老模型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myc表达量明显高于青年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给药后则可明显得到抑制。因而,推测抑制原癌基因c-myc表达是枸杞多糖抗衰老分子机理之一。
2 单味中药基因转录水平机理研究
单味中药的机理研究报道相对较少。韩氏等[10]应用Northern blot观察海风藤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列β-AP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海风藤选择性地抑制β-APP基因表达,为其防治AD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蔡氏等[11]通过用RT-PCR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和βmRNA表达量,考察了补肾阳中药淫羊藿和补肾阴中药女贞子对雄性大鼠杏仁核和皮质顶叶ER mRNA的调节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两用药组大鼠杏仁核、皮质顶叶ERαmRNA 表达量无明显变化,ERβmRNA表达量都上调,且淫羊藿组高于女贞子组,说明补肾中药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ERβ来发挥作用。王氏等[12]用自制的包含24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cDNA微阵列,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4种中药乌药、青蒿、紫草和黄芪的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表明,4种中药对细胞周期基因和损伤检测点基因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表现为部分上调,部分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