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内含子突变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探究进展.docVIP

基因内含子突变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因内含子突变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探究进展

基因内含子突变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探究进展  【摘要】   以往,人们认为内含子中的随机突变对生物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内含子和基因序列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mRNA剪切过程中,如内含子中分支点或内含子与外显子拼接处发生碱基的改变,往往会造成剪切点改变,从而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异常。本文对内含子的功能,以及发生在内含子的基因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内含子 功能 视网膜色素变性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mutation of genetic intron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AbstractPeople used to think that random mutations in intr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rganism. But now, with the deep research of functions of intron and genetic sequence, we find that the base alteration taken place in intron may cause the splice site change and produce dysfunction codogenic protein.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es of gene mutation in intron and the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genetics of retinitis pigmentosa. · KEYWORDS: intron; mutation; retinitis pigmentosa   0引言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 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RP的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RP,ADR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RP, ARRP)、X-连锁遗传(X-linked RP, XLRP),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基因和线粒体遗传;另有50%的患者以散发形式存在(SRP)。迄今发现导致RP的致病基因散在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以各种不同方式的突变决定着RP的性状。每种遗传方式都有多个基因被克隆。过去人们往往把研究热点集中于基因的外显子(exon)部分,近来的研究表明发生在内含子(intron)的突变很可能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现况及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1内含子的定义 197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Phillip Sharp和冷泉港实验室的Richard Roberts等发现了断裂基因(splitting gene),使人们对基因结构的认识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此工作获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内含子(intron)通常的定义是:断裂基因中外显子(exon)的间插序列(intervening sequence, IVS),可参与前体RNA的转录,但其转录的RNA序列于转录后的加工中被切除,不包括于成熟的RNA分子中,也可以说是断裂基因中的非编码区序列(图1)。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涉及的所有内含子都指的是RNA内含子,而非蛋白质内含子(intein)。 图1 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示意图 2内含子的分类与分布 根据存在的宿主不同可以分为:mRNA内含子、tRNA内含子、rRNA内含子、snoRNA内含子和snRNA内含子等;根据其核苷酸序列和RNA潜在折叠方式不同,可分成4种类型:Ⅰ、Ⅱ、Ⅲ、Ⅳ类内含子。Ⅰ类内含子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rRNA基因中,极个别的存在于原核生物的噬菌体中。Ⅱ类内含子主要见于细胞器(如线粒体)、细菌中。这两类内含子的拼接反应是由IVS自身催化的。Ⅲ类内含子(又称核mRNA前体内含子)最为常见,即绝大多数真核细胞前mRNA中的内含子。Ⅳ类内含子(又称核tRNA前体内含子)是tRNA的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中的内含子。 3内含子的起源与进化 有两种假说:先起源(intron-early,IE)和后起源(intron-late, IL)。前者认为内含子存在于原始生命体基因组内,在生物进化中发生了内含子的丢失或转移,从而导致了内含子多态性[1-3];后者认为内含子不存在于原始生命体的基因组内,而是由于DNA片断的插入或功能基因的突变产生的[4,5]。综合起来,有理由推测:内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