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临床观察.docVIP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临床观察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李晋蓉,李作娅,徐小敏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2006年度收治的284例为对照组,2007年度收治的416例为预防组。预防组给予3 mg/(kg·次)的氟康唑静脉滴注,每3 d一次。结果:2006年真菌的感染率为7.04%,2007年真菌感染率为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lt;0.01)。结论:小剂量的氟康唑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有效,相对安全。 【关键词】 氟康唑 重症监护 真菌感染 新生儿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ow dosage of fluconazole in preventing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Methods: There were 416 infants in the fluconazole group in the year of 2007, while 284 infa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2006. The fluconazole group was administered at a dose of 3 mg/kg every third day during a week.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fungal infection decreased from 7.04% in 2006 to 2.16% in 2007 (χ2=10.12, Plt;0.01). Conclusions: The small dosage of fluconazole is effective and relatively safe to prevent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NICU.   [Key words] Fluconazole; Intensive care units; Fungal infection; Neonatal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反复医源性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放置胃管、导尿、留置针使用、各类穿刺检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早产低体重儿等,使真菌感染机会大大提高,是新生儿科医生的一道难题。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从2007年起应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至2007年2年中入住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凡是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患儿即可入选:(1)广谱抗生素应用超过7 d[1];(2)医源性侵入性操作2次以上[2];(3)留置针保留7 d以上;(4)激素应用大于5 d[3];(5)胎龄小于32周且体重在1 500 g以下[4]。2006年度符合入选标准的284例为对照组,2007年度符合入选标准的416例为预防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2006年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未给予真菌感染的相关预防措施。2007年治疗组在维持原治疗的基础上预防性给予氟康唑3 mg/(kg·次)静脉滴注,每3 d一次[5],直到原发病痊愈出院。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2006年和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的真菌感染情况。真菌感染以口腔粘膜涂片、痰涂片、大便涂片查到真菌,血培养可见真菌生长为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真菌感染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2。2006年对照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04%,2007年预防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略)   表2 两组真菌感染情况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静脉滴注氟康唑3~11次,疗程最长5周,2例出现呕吐,调慢滴速后缓解。   3 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新生儿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大量的敏感菌株被杀灭,而使体内的真菌菌株得以繁殖和生长,因而诱发真菌感染[1]。而相关医源性的侵入性操作,对于新生儿的机械损害和外源性的污染、交叉感染又使得真菌在体内的定植和感染的机会加大[6]。早产低体重儿特异性及非特异的免疫功能不完善,也是真菌乘虚而入的一个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