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改良ommaya囊枕角脑室外引流加后颅窝减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doc

改良ommaya囊枕角脑室外引流加后颅窝减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良ommaya囊枕角脑室外引流加后颅窝减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

改良ommaya囊枕角脑室外引流加后颅窝减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  小脑梗死是常见疾病,多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恢复好者可痊愈[1]。但当梗死范围扩大压迫第四脑室及脑干,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可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需要立即手术治疗。Heros[2]曾根据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分为3期:早期为小脑症状;中期为脑干受压症状,但患者神志清楚;晚期患者昏迷,去脑强直,伴有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目前多主张及时发现中期早期继发性脑干受压症状,尽早手术。我院从2008年1月~2014年12月对15例大面积小脑梗死行改良ommaya囊枕角脑室外引流加后颅窝减压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手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共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3~70岁,平均(52.0plusmn;16.1)岁。术前GCS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8~12分10例,5~7分2例,4分及以下3例(2例合并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伴出血)。纳入标准:①急性起病,有明确的小脑梗死的症状与体征,且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证实;②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意识水平仍下降(GCS评分下降gt;2~3分)或出现继发脑干受压体征,处于脑疝早期或前期[3];③头颅CT复查见小脑梗死及脑水肿加重,小脑梗死直径3~5.5 cm不等,第四脑室受压变形或伴幕上脑积水;④年龄le;70岁;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者列为手术禁忌证;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先在改良右侧侧脑室枕角穿刺ommaya囊置入术(ommaya囊选用Medtronic,规格型号:OSO3S),改良穿刺点取侧脑室最宽层面,大概位于室间孔上1~2个层面,枕角穿刺点约位于枕外粗隆上6 cm,旁开中线6 cm(垂直矢状线),穿刺方向对准对侧侧脑室额角的头皮体表投影,穿刺深度约4~6 cm不等,至脑脊液刚好流出后再进管1~2 cm,连接ommaya囊,置于皮下固定,缝合皮肤,暂不行脑脊液外引流。再行后颅窝正中切口去骨瓣减压术,骨窗范围上达横窦下缘,外侧达乳突后缘,内侧过中线2~3 cm,咬开枕骨大孔后缘约1.5 cm左右,避免损伤椎动脉。术中如硬膜张力高,可予ommaya囊头皮针穿刺缓慢释放出部分脑脊液,脑压部分下降后切开硬脑膜,术中尽量保护小脑皮层脑组织,但其中3例病例术中出现快速脑膨出,不得已切除疝出的小脑梗死组织和小脑扁桃体。止血彻底后,人工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必要时取游离肌肉或筋膜组织用生物胶水紧密覆盖硬脑膜缝合处,防止术后脑脊液漏。  1.3 术后处理  ①术后进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患者意识、心律、血压、呼吸、瞳孔、体温等生命征及出入量,注意监测电解质情况,定期评估GCS评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②血糖管理:常规监测血糖,围手术期患者保持血糖在5~7.2 mmol/L,术后血糖控制目标在140~180 mg/dl(7.8~10 mmol/L)[4];③控制血压:严格控制收缩压120~140 mmHg范围内,避免高灌注脑病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④体温管理:术后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若体温仍持续升高,予冰毯物理降温等处理,可选择低温目标温度32℃~35℃[5];⑤术后予降颅压、消炎、止血、营养脑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⑥术后ommaya囊头皮针穿刺持续引流1~2周,最高点应高于患者侧脑室平面10~15 cm处,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避免脑脊液过度引流而引起颅内出血等并发症[6],引流量控制在150~200 mL/d左右,隔天更换头皮针及脑室引流袋,每天检查脑脊液情况。  1.4 并发症处理  病情允许情况下,术后24 h、72 h及7 d复查头颅CT,观察术后脑水肿及脑干受压情况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情况;每天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排除颅内感染,若有颅内感染情况发生,予升级抗生素使用;定期行痰培养+药敏,根据致病菌选择敏感抗生素使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畅通呼吸道;每日鼻饲饮食时回抽胃液,若出现咖啡样胃内容物,及时检查胃液明确诊断[7]。  1.5 疗效评估  本组病例除死亡病例外平均随访6~12个月,采用GC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8],术后GCS评分改善ge;3分者评定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良好,GCS评分改善lt;3分者评定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差;采用ADL(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评分标准评定远期预后[9],ADL评分20分以下疗效差,ADL评分20~59分为良好,ADL评分60~79分为较满意,ADL评分80~100分为满意。  2 结果  2.1 术后评估  本组病例术后存活13例,死亡2例。存活中12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