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歌德(1749-1832)
第三节 歌德(1749-1832);他心中经常发生着天才诗人与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旧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
;歌德(1749-1832) ;艺术生命不息,逃离宫廷,出奔意大利。
重返魏玛,专心艺术与学术。
与席勒联手,共创德国文学古典时期。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浮士德》集诗人六十年之沉思。
“多一些光”,诗人最后的呼唤。;歌德与席勒携手,开创德国古典时期;歌德:创作; 出版于1774年,据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青年维特追求美好的理想,要求个性解放,幻想纯洁的爱情。但是在鄙俗的社会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最终自杀。维特是18世纪德国新兴市民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绿蒂;维特式的青年;《普罗米修斯》(1773-74)
《哀格蒙特》(1775-1787):悲剧
《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1775-1789)
《塔索》(1789);歌德:创作;《浮士德》第一部(1806)
《亲和力》(1809)
《诗与真》(1811-1814)诗体自传
《浮士德》第二部(1832);美学思想;文学地位;《浮士德》;《浮士德》的创作与结构;两部-五幕;五次追求——五个悲剧;思想内容;思想意义;主题;浮士德形象;浮士德形象分析:
主人公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有丰富的知识、崇高的志向、坚强的理性和坚定的信心。他积极向上,号召人们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注重实践,积极入世,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他在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性格上充满矛盾。
; 一方面不满足于现实,不迷恋平庸的生活享受,不断探索前进,追求理想的人生社会;另一方面又沉溺欲望,执著尘世,追求物质的满足和庸俗的享乐,有时还悲观失望,沉沦堕落,而前者是他性格的主流 。浮士德是永远前进的人类的代表。
;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靡菲斯特;靡菲斯特;??学意义、社会意义;《浮士德》的主要艺术特点:;《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复习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