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球形肺炎CT诊断及鉴别诊断.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球形肺炎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球形肺炎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杨玉娥,郝敬明,胡春艾,赵宝忠,师毅冰,夏平 【摘要】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它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搜集32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2)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支持球形肺炎诊断。(3)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4)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5)“晕征”、支气管充气征和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 结论: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肺炎;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鉴别 球形肺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炎症,被认为是误诊率较高的病变。笔者继1996和1999年报道球形肺炎诊断[12]后又搜集近年资料完整的病例再作分析、讨论,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搜集1987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就诊我院的32例病人,男25例,女7例,年龄35~68岁,其中35~40岁5例,41~60岁23例,61~72岁4例,平均52.4岁。无临床症状12例,咳嗽13例,痰中带血丝7例,脓痰4例,胸痛10例,发热8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gt;10×109L-1)6例,血沉gt;20mm·(1h)-1 5例,痰菌培养12例,阳性5例,其中肺炎球菌2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各1例。痰查癌细胞21例、抗酸染色18例均阴性。1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10例表现为病灶段支气管腔黏膜充血、水肿或脓性分泌物,未见肿瘤直接或间接征象;余3例未见异常。经皮肺穿刺活检14例,其中3例行两次活检(共17病灶次),抽出血性物12病灶次,3个为脓性分泌物,2个为暗性血性物,均找到大量炎性细胞或血细胞,而无肿瘤细胞。   1.2 方法全部病例均经2~6次CT检查,其中22例同时摄胸部X线平片,CT和(或)平片随访18d~13周,除2例手术外其余30例均经抗炎治疗后病变吸收。抗炎治疗2~3周病灶吸收者22例,占未手术病例的73%;其余8例中7例抗炎4~6周,1例8周病变吸收,且遗留少许索条影。   2 影像学表现   2.1 病灶部位右肺21例,左肺11例。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外侧段及背段23例(占72%),上叶8例,右肺中叶1例。29例位于胸膜下并与之相连,其中26例与胸膜广基相连(图1~3),仅3例位于肺叶近肺门侧。平扫肺窗,病灶呈“类方形”,以宽基底与胸膜 2.2 形态大小 CT上28例病灶部分层面呈类楔形高密度影,尖端朝向肺门,其中21例可见1~4层以胸膜为基底、两侧缘垂直胸膜的类方形影(图 1~3),7例呈山丘状类高张三角形,4例为不规则类圆形。病变直径大小2~7cm,平均3.8cm。   2.3 病灶边缘大部分侧缘清楚,但不锐利。于肺窗图像上25例可见边缘较均匀分布的柔软短毛刺(图 1),纵隔窗毛刺消失,边缘光滑、多浅分叶(波浪状),仅7例侧缘相对光整。   2.4病灶密度14例呈均匀密度,18例欠均匀,其中6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9例中心密度较高,周围为带状低密度呈晕圈样。   2.5 胸膜改变与胸膜相连的29例中26例有局部及周围胸膜增厚(图1~3),其中17例与胸壁间有低密度带(脂肪密度),3例非与胸膜相贴的病例中2例见胸膜侧索条影。未见明显胸膜腔积液征象   。2.6肺门侧表现19例病变肺门侧有多条增粗的血管影大多扭曲明显,无明显僵直和牵拉(图1、3)。8例病变所属段叶支气管壁较均匀广泛增厚,管腔无明显狭窄。   2.7其它8例病变非胸膜侧邻近肺内有浅淡小片状高密度影,所有病例纵隔及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抗炎治疗后8d~3周25例病灶变疏散,失去原有形态(图3),7例自病灶周围呈融冰状缩小。13例经抗炎治疗2周病灶基本吸收,16例治疗3~4周基本吸收,另3例5周至5个月基本吸收。32例中21例病灶完全吸收,余11例遗留局部少许索条影,同时增厚的胸膜和肺门侧增粗扭曲的血管恢复正常。所有病例首诊全部经CT检查,22例同时(3d内)摄X线胸部平片。7例用X线平片随访,19例CT和X线平片间隔或同时动态观察病灶变化,6例只用CT观察。   3 讨 论   3.1球形肺炎概念及病理机制球形肺炎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团块状的渗出性炎性病变,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以细菌性多见。其病变过程肺结构没有损坏、坏死,有别于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和球形肺不张,前者经抗炎治疗可以完全吸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