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二讲 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两汉文学 1、 概述 秦代虽然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因其国史甚短(仅15年),加之以法家思想治国,以吏为师,焚书坑儒,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因而在文化文学上成就甚微。传世的作品仅有极少数的诏令奏疏法律文书及刻石文等,尽管也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然总体上内容狭窄,无甚文采,较有成就的作家不过李斯一人。 汉代是中国的封建盛世。武帝时汉帝国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外儒内法为实际统治思想。 文化上,广开献书之路;制礼作乐,扩大乐府机关,搜集民歌;提倡辞赋,广揽文士。 从文体看,汉代文学主要有赋、散文和诗歌。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分骚赋、大赋和小赋。汉初以骚赋创作为主,武帝到东汉中期为大赋的鼎盛期,东汉中期以后,小赋勃兴。汉赋以大赋最为代表,其创作模式和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汉代散文主要有论说散文和史传散文。 前者是由先秦诸子发展来的,以汉初最发达,以后各期也各有发展,但总体上成就不及汉初。 后者主要是在先秦历史散文基础上发展来的,出现了《史记》、《汉书》这样的巨著,尤其是《史记》,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其叙事写人,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 汉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诗,乐府民歌成就较高,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叙事为主,多用比兴铺陈,善于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朴素自然,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均有深远影响。汉乐府代表作《陌上桑》. 五、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其人 1、司马迁的家族 司马迁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修史是家族的事业。 2、司马迁的父亲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学识渊博,具有道家思想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的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意义重大。汉武帝原封元年(前110),司马谈去世,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 3、司马迁生平 (1)读万卷书:司马迁(前145-约87)字子长,今陕西韩城县人。十岁时随就任太史公的父亲迁居长安,开始诵习“古文”,后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进一步增进了他的学术文化修养,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 (2)行万里路: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3)游历的影响 这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亲自采 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 实性和科学性。同时,漫游也是《史记》实录精神 的一种具体体现。 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陶 冶了性情,从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学表现力。 (4)人生剧变 A、李陵之祸 司马迁22岁漫游回来之后充任郎中的小官职, 38岁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这时,开始《史 记》的资料准备和撰写工作。公元前99年,司 马迁47岁时,却惨遭李陵之祸。李陵被诛灭九 族,司马迁则被定为死罪。事件过程中,司马 迁尽到了史官直言的职责。 B、“痛下蚕室” 因李陵之祸,司马迁惨遭宫刑,被关狱中三 年,隐忍苟活,他在《报任安书》中说:“人 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坚持 写作《史记》,可以说司马迁为《史记》而活 着,为《史记》而奋斗。 (5)司马迁之死 汉武帝太始四年,即公元前93年11月,司马迁 给朋友任安写了一封信,宣布《史记》一百三 十篇完成了,此后司马迁事迹不可考。 关于他的死因,历史记载留下的是一页空白。 后人推测他的死因有四种可能:第一种,自杀 身亡;第一种,被汉武帝腰斩于市;第三种, 再次下狱,随同长安狱中的罪犯,无辜地被集 体处死;第四种,寿终正寝。 4、小结: 一部文学史,就是文人的辛酸史,文人的不幸 才给文学史留下了这么伟大的作品。不论司马 迁的死因是什么,在《史记》完成之后,他悄 然无声地离开了人世,他以生命的终结换来了 《史记》的诞生,他的死留下一个历史之谜, 他的著作却竖立起一块历史的丰碑。 5、司马迁的思想 司马迁是一位富于理想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前爆发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他所处的繁 荣局面下潜伏着的社会危机的时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