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探究——中药药动学探究新领域
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探究——中药药动学探究新领域
【摘要】 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临床药理学中广泛而成功的应用。结合文献,该文系统阐述了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认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必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成为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新领域。
【关键词】 群体药动学 药效学研究 中药药动学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race material analytic technique and computer software promoted the research of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PK/PPD) used in the clinical pharmacology. Based on plentiful literatures, the principles, methodology and strategy of PPK/PPD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PPK/PP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harmacokinetics was briefly reviewed. In the future, the application of PPK/PPD in TCM pharmacokinetics will become broader and deeper.
Key words: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随着近年来检测仪器的日新月异以及不少分析化学家参与到中药药动学研究中来,中药药动学研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与临床结合得不够紧密,所获得的大多数研究结果对广大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还是“阳春白雪”,不能直接指导临床用药,为医疗实践服务。近年来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的突破和发展为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其中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PK/PPD )是最贴近临床的研究手段,深受研究者的瞩目,本文将对PPK/PPD的基本原理及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1 PPK/PPD概述
1.1 PPK/PPD定义PPK研究药物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即给予标准剂量药物时患者个体之间血药浓度的变异性,定量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即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群体典型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自身变异[1],研究PPK的重要目的是解决临床上合理用药的问题。
药动学和药效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单纯地研究药动学或药效学是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中药药动学研究而言,脱离药效,单独研究机体对中药药动学中化学组分的处置是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的。PPD是将药效学模型与群体统计分析模型结合,通过血药浓度和药物效应的监测,研究群体中药物疗效与体内浓度的量化关系,提高个体化治疗水平。
1.2 PPK/PPD与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由于临床医生参与药动学研究的人数总体偏少,当前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大鼠、兔、犬等实验动物,这样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偏差。如笔者在以前的研究中发现人口服或保留灌肠大黄水提物后,虽然其中含有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5种游离蒽醌,但吸收入体内的只有大黄酸,该研究结果与以往采用大鼠、兔、犬为研究对象的药动学研究结果存在巨大差异[2,3]。这就提示由于生物的种属差异巨大,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所获得的结果外展到人群时评价要慎重,必须经人群的验证才能最终确认,这也是许多中药药动学研究结果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的主要原因[4]。而已有的少量中药药动学临床药动学研究则主要存在3个不足之处:①在实验方法上中药临床药动学研究要求所有受试者服用中药后必须按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多为3~10h)内抽血采集标本多次(至少9次),频繁的采血过程让许多人尤其是患者望而却步。②传统药动学研究是在排除体内其它药物的干扰,最好是在单独使用某一种中药的情况下完成,这样与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③众所周知,个体之间由于生理、病理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同,导致药物在体内处置方式存在差异。而经典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PK/PD)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健康志愿者或经严格挑选的患者,是均质群体,且研究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