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庄哲学及心理健康维护.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庄哲学及心理健康维护

老庄哲学及心理健康维护  【关键词】 老庄哲学;心理健康;认知疗法   【关键词】 老庄哲学;心理健康;认知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而且在心理和社会功能上也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说,身体的无病、肉体的无疾、生理的无痛,并不表示人就一定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灵的扭曲、精神的痛苦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怎样维护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拟通过老庄哲学思想的解剖,对现代人心理健康有一些启示。   1 老庄哲学的处世养生之道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其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政治观。他著的《老子》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其继承者之一的庄周和他的门人后学的阐发而发扬光大,后世并称”老庄哲学”。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完整的哲学体系,对后来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心理、政治和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老庄的道德观、齐物论等对国人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有过重大的影响。   1.1 道德观   老庄的道德观中,道是思想的理论基础,指的是当代人所说的事物存在的规律,德是道的展开和在具体事物中的应用,道犹如大树的根,德则是树上的枝叶花果。其主要思想是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1],其意是指对人生、对社会都应顺其自然。各种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均有其特有的运动规律,比如人的生老病死、人的新陈代谢、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成长等等,都无不有其存在的规律。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要强作妄为和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办事。”道,无为而无不为”[1],为而不争,只要认识和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并利用客观规律,不妄为、不争夺,才能冷静地做出决策,量力而为、尽力而为,以达到最佳效果,最终获取成功。可见,无为、不争,实际上都是”道法自然”的表现。老子的”虚静”并非指空虚不实,”致虚极,守静笃”[1]在老子看来,人的心灵本是虚明宁静、无私无欲的。过多私欲会使人陷入昏昧差错之中,所以必须尽力去掉私欲,使人心恢复到如水渊一样的虚静状态,达到”虚极、静笃”的境界,才能做到”旷兮其若谷”[1],即为人处世胸襟宽广,豁达大度,就好像幽幽山谷,能包容人世间的一切。老子的”柔弱”强调要自觉置身于柔弱的地位,处事要低调,办事要节俭,柔弱胜刚强。”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1]。可见”守柔居弱”有后发制人之功效。”天之道,不争而善胜”[1],不争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去争,其实也是”守柔居弱”的反映。   1.2 齐物论   老庄的齐物论中,物即指天地万物,人与我皆物,仁义忠信等理念也是物。关于物的知识,便是物论。齐物论认为万物形异而质同,且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相互依存,”以道观之,物无贵贱”[2],”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彼出于是,是亦因彼”[2],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2],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认为万物本无小大、轻重、高低、尊卑等区别,提示人们要破除人为的戒心,以平等的观念与态度去看待万事万物,而且”夫天下者也,万物之所一也”[2]。这种人天合一的齐物观使人摆脱主客观彼此的对峙胶着状态,摆脱生命的”靡常”局面,摆脱生命中多种不可知的可能性的干扰,摆脱人际的矛盾冲突,从而达到我与他的和谐状态,获得彻底的精神自由。庄子是追求高度的精神自由与和谐的,并将其作为人类生命最终应追求的境界目标,”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超越一切束缚,达到完全自由,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精神自由状态。   2 现代人的心理困惑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变迁频繁、优胜劣汰的时期,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社会竞争、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给人们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危机。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有了更多选择时的困惑;人们有了更大发展的可能,同时也潜伏着更多对失败的恐惧、焦虑与抑郁。现代医学成果表明,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人类在控制自然与利用自然方面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理化与生物性刺激因素所致的疾病发生率已大为减少,但随之而来的心理疾病和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却在悄然增多。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已是不争的事实[3]。名利纷争、待业下岗、人际紧张等等因素,均可能使人们陷入困惑,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有研究显示[4],近2/3的人在遭遇下岗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强迫、人际敏感及躯体化症状等。有些人在外遇到挫折,满腹怨气自难排解时,家中老小则可能成为其发泄的对象,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家庭暴力的发生,致使受虐者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障碍[5,6]。可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