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一古土壤剖面高分辨率地球化学研究
李新艳
摘要: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
化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生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更是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全新世是国际过去气候变化(PAGEs)研究的重点,
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环境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许多研究方法和信息
载体已经引入了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黄土高原的黄
土.古土壤序列是全新世高分辨率研究公认的良好信息载体,通过对黄土一古土壤
序列的研究,已经搞清楚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风成黄土的形成机制、物质来源及
其所反映的气候变迁历史。
本文在了解国际国内的地学界和环境学界全新世环境演变进展的基础上,经
过细致缜密的野外观察,选定淮河上游地区一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进
行高分辨率采样,确定化学元素、磁化率、pH值、碳酸钙含量和烧失量等环境
指标进行室内分析测定,获得了淮河上游全新世环境演变的高分辨率的数据信
息。重点研究了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地层中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
探讨了淮河上游地区全新世黄土一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壤环境的指示作
用和反映的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规律,并探讨了黄土的物质来源问题,揭示了淮
河上游地区全新世风成黄土一古土壤的物质来源及其成壤环境的变化,这对于阐
明该区域过去一万年来成壤演变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一)淮河上游地区全新世风成黄土中常量元素氧化物(A1203、Fe203、K20、
含量随土壤地层呈现有规律性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o)中含量最高,在表土层
量在表土层(MS)LL在古土壤层(S0)略高,反映出全新世后期现代成壤改造作用较
强。常量元素氧化物Na20和微量元素sr含量在古土壤层强烈淋失,在黄土层相
对富集。绝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与磁化率的相关性很强,表明它们的迁移转化受
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沙尘暴活动和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
(二)与黄土高原地区相比,淮河上游地区全新世风成黄土有以下特征:
l、磁化率显著偏低,绝对值差别很大;常量元素氧化物在全剖面中的含量
较高,结合CaC03在全剖面中的含量要远远低于于洛川剖面,说明了淮河上游地
区全新世的气候状况要比黄土高原地区优越得多。
2、重金属元素(Zn、V4
在全剖面中的含量较低,只有Mn.在古土壤层及cr在全剖面中的含量较高。这
正好说明淮河上游黄土.古土壤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地区明显不同,并进而反映
影响黄土.古土壤发育的主要风动力系统也不同。联系全新世时期黄河频繁泛滥、
改道、沉积与黄淮平原盛行东北风形成流沙地的事实,认为淮河上游地区的黄土
物质是黄河泛滥沉积物质经过风沙活动改造,由东北风力系统搬运而来的近源粉
尘堆积,在不同时段经过就地风化或者成壤改造而形成。
3、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的成壤环境呈现以下特征:
a
①晚更新世黄土(L1)形成的末次冰期(11500B.P.),气候干旱寒冷,
黄河下游泛滥平原植被覆盖稀疏,风沙活动盛行,沙尘暴强烈,土壤湿度很低,
几乎没有淋溶和粘化作用,但气候干冷程度不如黄土高原地区强烈;
1500.8500a
②全新世早期(1 B.P.),气候从于冷的末次冰期向温暖的冰后
期过渡,气温回升,降水量增加,植被开始恢复,沙尘暴有所减弱,地表微弱的
成壤改造开始出现,粉尘在堆积过程中经受了微弱的粘化作用和淋溶作用;
a
③全新世中期气候适宜期(8500.3100B.P.),气候最为温暖湿润,土壤湿
度大,植被繁茂,黄河下游泛滥平原风沙活动较弱,淮河上游地区风成沉积物的
成壤改造作用强烈,伴随强烈淋溶和粘化作用发生,降水量及其增加幅度远远大
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更加适宜;
④全新世晚期(3100aB.P..现今),此阶段季风转变,气候急剧恶化,降水
量减少,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黄河下游泛滥平原风沙活动十分盛行,沙尘
暴活动再次增强,淮河上游地区粉尘沉积加速,成壤作用显著减弱,但其干旱程
度不如晚更新世时期强烈。最近1500aB.P.以来,气候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因为
人类活动对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经验及发展趋势.pdf
- 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_--风险投资运作机理的分析研究.pdf
- 关于科学精神的传播机制.pdf
- 关于萨迦班智达的教育思想.pdf
- 关于网瘾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拷问.pdf
- 广州管圆线虫LDH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诊断价值初步的分析研究.pdf
- 广州西塔风致响应和气弹效应的试验的分析研究.pdf
- 贵州省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分析研究.pdf
-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体系的分析研究.pdf
- 邯郸市社区管理机制的分析研究.pdf
- 培训拍摄和后期剪辑的合同10篇.docx
- 互联网环境下新型权力结构:关系赋权与社会变迁.docx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单元复习课件(共20张PPT).pptx
-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湖北工程学院.docx
- 四川省化肥化学农药农膜购销合同10篇.docx
- 服装色彩搭配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docx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6 Bird watching Integrated skills & Study skills 习题课件(共13张PPT).pptx
- 高分辨率数字图像拼接技术的关键算法研究.docx
- 青岛市住房买卖合同9篇.docx
- 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