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2012年秋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八讲 从“性善”到“仁政”、“王道” ——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孙 藜 本讲内容 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孟子思想的关键词: 性善;仁政(王道); 民本;内省 理解: 孟子与孔子、荀子之不同; 孟子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导言:有关孟、荀的整体把握 时代背景:战国晚期: “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p.28 孟荀二人的努力是一致的: 解决社会人伦道德的根据问题,而对人伦道德本身丝毫没有怀疑。p.39 作为儒学的发展,他们都从各自立场出发,涉及到了社会制度安排问题:土地、社会分层、以及政权组织和统治方式。 孟子其人 思想史上的“亚圣” 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门人)《孟子》共七篇 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社会思想的定位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社会:从乐观的人性立场出发,孟子既为后世士人树立了积极的人格理想,也提出了理想的社会秩序: 个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大学》提出“修齐治平” ; 在现代中国和西方对孟子的大多数讨论中, 一方面常把孟子看成是古代儒学中民主主义、民本主义(populist)或“社会主义”趋势的代表, 另一方面又将其视为某些最“反动”教条的代表。 (史华兹,p.290) 课堂讨论 人的本性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 用一个比喻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也许在说“善”与“恶”的转化,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来追问—— 如果人性本善,那么,“屠刀”从何来? 如果人性本恶,那么,又如何会“放下”? 请大家思考“性善性恶论”的观点,写下你自己的看法,例如,什么是本性里的“善”或“恶”?人的本质是什么?可结合现实生活,也可结合你自己的学科知识。 1。“性善”:孟子的立足点 孔子:仁;忠恕之道;推己及人; 孔子的问题:为何人要如此做?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孔子中的“仁”缺乏理论基础,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 因此, 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以补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 “性”之善恶:当时的观点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当时说法: 性善; 既不善也不恶; 既可善又可恶; 有些人善有些人恶。 ——孟子:“人之异于禽兽几希?” 人是什么样的动物?——语言/符号/制作工具/说话/思考 怎么理解“性善恶”的命题 借助今日社会科学成果,我们可更全面思考该问题—— 其一,作为哲学命题的“性善恶”,也可以视为一种理论假说,不在这一假说本身的真理性,而在于,恰是藉由这一出发点,建立起一套社会理论,成为社会整合,尤其是制度建构的依据; 其二,从今日社会科学的角度,“善”一般是指个人内心的信仰或对社会大多数人有益。其评判也是历史的;“性”如何,也被转化为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与环境的互动。 “性善”与“四端” “今人诈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 公孙丑上)——p.27 “四端”犹如四体;——生与俱来;自觉价值。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 “善”作为“性”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教材p.26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有此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所谓“自暴自弃”。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作为儒家的理想主义一脉,对人性保持了一种乐观的信仰,这是其“修齐”学说的本依。与韩非截然区别。 “不善”从何而来:外在“势” 与告子辩:教材p.28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