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高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周四毛 课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教学目标 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了解孔子、《论语》及儒家学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则选文 归纳文章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 三课时 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字音字词梳理 (学生展示) 二.解题 (教师指导))))提问:这五个选段,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2.(2013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 三课时 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字词梳理 (学生展示)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文意。 三.归纳文言语法知识(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第二课时 一.继续梳理文意。 二.针对性研读:(问题导引法:根据所给材料认识孔子)?(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1)夫子莞尔而笑(2)夫子哂之(3)夫子矢(誓)之? (4)夫子喟然叹曰(5)颜渊死,子哭之恸? 归纳总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明确: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施教有法、关爱弟子的老师,又是一位道德高尚、毫无私心的圣人。 第三课时 一.重点?研读第10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比较子路与曾皙回答孔子问话时的不同细节刻画?? 人物? 细节刻画? 孔子反应 人物性格? 子路 率尔而对 哂之 鲁莽直率、不谦虚 曾皙? 异乎二三子之撰 喟然叹 悠闲洒脱 冉有、公西华 谦虚谨慎 (2)?列举孔子循循善诱的课堂用语:? 二.课后探究(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考题链接 1.(2013江西卷)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探究研讨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错就改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孔子的生存智慧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 人要讲信用人需要磨砺 懂得惜时 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探究拓展学完本课后,你对于孔子的义利观,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与一般人(“小人”)的对比方面,简述孔子的“义”“利”观参考答案见课本31页倒数第二段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