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204K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从2012年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具有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底蕴、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在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康指导 等领域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 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武术、 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专业训练,掌握组织教学、训练、科研、裁判等方面的基本 能力: 1.掌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理论体系,通晓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 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武术、体育养生或民族民间体育专项运动技术与教学、训练方法,并 了解专业内其他专项的主要技术与技能; 3.具有在武术、体育养生、民族民间领域进行教学、训练、表演与管理的基本能 力,以及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 4.熟悉国家与本专业有关的体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 6. 掌握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具备完善的人格和较高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历史学、中医学。 (二)主要课程 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理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武术学 概论、太极推手、综合格斗、专项训练实践与理论、中医学基础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毕业论文、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表演等。 五、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技能评定实验、运动技术诊断、运动心理测量等系列实验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 (一)修业年限 四年。 (二)学分 144学分。 (三)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 八、课外实践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 者,准予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通过者,不予获得学分。允许在毕业后1年之内对论 文进行修改,修改后论文评审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二)专业实习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专业实习活动,共计8学分。实习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 方可获得专业实习学分。未参加实习 (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获得专 业实习学分。 (三)创新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共计4学分。其中创新创业训练1学 分、学术活动1学分,赛事组织1学分,技能比赛和竞艺比赛1学分。 (四)社会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共计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 调查、志愿服务等。 以上内容详见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说明》 九、说明 (一)课程安排 必修课安排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秋完成,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二学年至第四学年 秋完成,公共选修课教务处统一安排在第三、四学年完成。 其中,公共必修课 《形势与政策》课程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年,共八个学期,包括 《时事政治》与 《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两个部分的内容;学生必须参加两个部分 内容的学习,通过后方可获得该课程学分。 (二)奖励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达到一级运动等级可奖励1学分,达到武英级运动等级可奖励2学分, 达到国际健将运动等级可奖励3学分。学生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名次), 可按学校相关规定,获得相应奖励学分。 学生各项奖励学分总和不得超过3个学分。学生获得的奖励学分,可依次免修相等 学分的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执 笔 人 :李士英、王艳屏 专业负责人:张强强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说明 一、毕业论文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1篇,共计4学分。 (一)在第五学期期末进行指导教师师生互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