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PPT赏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茶文化PPT赏析

中国茶文化 中 国 茶 文 化 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唐·杨华《膳夫经手录》 茶 史 漫 谈 茶的起源 《桐君录》: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宵夜不眠。 《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陆羽) 茶 史 漫 谈 茶的故乡 滇西南 茶的传播是以四川、云南为中心,往南推移,由缅甸到阿萨姆,向乔木化、大叶形发展;往北推移,则向灌木化、小叶形发展。 茶 史 漫 谈 茶的传播 蜀身毒道 成都经川西平原到西昌、渡口,越过金沙江到云南大理,过澜沧江由保山、腾冲进入缅甸。 茶马古道 茶 史 漫 谈 茶的药用、养生 《神农百草经》 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茶经·一之源》(陆羽)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白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经现代医学临床证实,茶可以治疗糖尿病、细菌性痢疾、肠胃炎、黄疸性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眼病、辐射伤害等,对预防龋齿、降低血脂也有疗效。 茶 史 漫 谈 从“荼tu”到“茶” 荼,野草——《诗经》 槚jia,苦茶——《尔雅· 释木》 茗——《晏子春秋》 荈chuan——《凡将篇》 诧——《尚书· 顾命篇》 茶 史 漫 谈 茶圣与《茶经》 源:茶树的植物学形态,“茶”字结构及其含义、别称、种茶方法、鲜叶的品评鉴别以及茶的功效。 具:采制茶叶的工具,包括采茶、蒸茶、饼茶的成形、干燥、计数和封存工具等,涉及二十多种 造:饼茶的采制与品质鉴别方法。 器:列举二十八种煮茶和饮茶器具,大致分生火、煮茶、烤茶、碾茶、量茶、盛水、滤水、取水、盛盐、饮茶,以及放置用具的总盛器、清洁工具等。 茶 史 漫 谈 煮:茶汤的调制,茶的烤炙、捣碾,烤茶的燃料、煮茶用水以及如何煮茶。 饮:饮茶的意义,突出一个“精”字,追述了饮茶的历史。 事:与茶有关的奇闻轶事。 出:唐代茶的产区,即当时的八个道 略:制茶煮茶的器具省略,只挑出最主要的几种,共世人方便使用。 图:图文对照的方式讲解茶艺。 茶 史 漫 谈 茶饼时代——唐宋 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粗、散、末、饼 冲饮、煮饮 陆氏煮茶法:采、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 制 作 茶 饼 茶 饼 茶 史 漫 谈 散茶时代——明清 由饼变散 由蒸到炒 杀青、揉捻和干燥 茶 史 漫 谈 花茶——宋明 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菊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伴……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假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纸箬系固,入锅隔罐汤煮,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受用。诸花仿此。 茶 史 漫 谈 乌龙——明末 晒青、炒焙 红茶——清中晚 晒青、发酵、炒焙 功夫红茶 * ←左 :隋代碾茶图 ↙下左:辽代制茶图 ↘下右:煮茶 ←左:唐代贡茶 ↓下:宋代团茶 提问:茶的原产地是中国么? 近代史上,对茶的原产地有很多争论。 中国古代很多文献资料中记载了茶树,如公元六世纪的《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宵夜不眠。唐代茶圣陆羽(号竟陵子)的《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但茶究竟是否产自中国呢?一直到19世纪中期,都没有在中国发现古茶树。 贝尔登1877年出版的《阿萨姆的茶树》中,主张印度是茶的原产地, 乌克斯《茶叶全书》主张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和中国云南。更有学者提出,印度、缅甸、越南及云南是大叶中茶树的产地,中国东部、东南部是小叶种茶树的产地。导致当时一度繁盛的中国茶叶贸易遭到冲击。 经过茶叶委员会在19世纪派出的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科学调查团到阿萨姆实地考察,最终确认阿萨姆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且劣于中国茶,才平息了这一争论。 茶与咖啡、可可一起,被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后者仅仅只是饮料,而茶却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修养,一种人格力量,一种精神境界。 接下来,让我们沏上一壶清茗(ming),共同回首那消逝已久的悠悠岁月,一同走进茶的世界,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前面我们讲到古茶树曾被发现于中印边境,中缅边境,大家是否能猜到茶的起源地呢? 还有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叫“茶马古道”,已经告诉我们,茶产自滇西南,也就是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在云南境内曾发现的最老的茶树,位于勐海县,距今1700多年,高32.12米,但毁于一场大风;目前最高的树在西双版纳,位于孔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