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docVIP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

浅析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 摘要:汉语古诗词可谓中国文学艺术的宝贵遗产,它因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蕴、精美的形式而为人所喜爱。诗歌本身是一种艺术,尤其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别于日常普通语言,它具有音乐美,诗就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不断移动的平衡构成的。优秀的诗歌一般具有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本文对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及两个英译本从音美,即语音修辞层面上进行分析。 关键字:诗歌;音美;语音 引言 诗也被称作诗歌,由此诗与歌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严格遵守韵律的文体,正是这种特性使其与其他的文体有了显著的区别。“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吕叔湘,1988),中英两种语言在语音和语调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汉语是声调语言, 而英语则是重音语言。这导致英译的汉语古诗很难保持原诗的“音美”。然而,许渊冲先生提出:“如果三者(意美、音美、形美)不可兼得, 首先可以不求形似, 也可以不求音似。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刘季春,1995)。由此可见,在诗歌英译中,“音美”是一重要因素。而中国古代诗歌最常见的两种音韵美就是押韵和节奏(平仄与四声),汉字单音节特征是汉语诗歌音美的基础。译者虽然不能在英语语言中找到与汉语诗歌逐一对应的音律规则,但可以利用英语的语言规则再现原诗的“音美”。在“枫桥夜泊”的英译中,译者发挥英语的语言优势,努力从韵律和节奏上再现原诗的“音美”。英语则以多音节作为其音美的基础,在翻译实践中完全复制原诗的音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译者可以把握两种语言中诗歌的特点,将原诗的音美移植到译文中。 唐诗《枫桥夜泊》及其译文的音韵美分析  原文: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一: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 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By Xu yuanchong) 译文二:Night—moor at Maple Bridge Moon set,crows caw,frost fills the sky, River maples,fishing fires,drowsing in sorrow. Outside Gusu City,the Cold Mountain Temple, At the midnight bell,arrives the visitor’s boat. (By Yunte Huang) 2.1 原诗平仄分析 汉语讲究平仄,平声缓慢舒坦,仄声短促急速,两者交替,便构成了诗篇的节奏。在一首诗中,如果平仄失调,读起来拗口,自然算不得佳作。所谓平仄主要指的是汉语字音声调的区别。其作用在于造成音韵的和谐。声调始于南朝宋齐之间,指的是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指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的声调则指阴平、阳平、上、去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为仄声(王力先生的建议)。诗歌不仅要押韵,更要有鲜明的节奏,声韵反应了语言的抑扬,节奏才显示了语言的顿挫。汉语的单音节发音决定了中国诗歌不同于英文诗歌的乐感节 奏。(丛滋杭,2007)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同类型的诗所包含的音步也是不同的 例如,五言诗一般有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七言诗一般有三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组成。并通过平仄(诗句中第二、四和六个字的发音)交错、平仄相粘和平仄对立来表现古典诗词的抑扬顿挫。例如原诗为七言律诗, 每行为7个平仄音节,如下: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文: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首诗中,(如第一行第二、四、六个字,“落”(luò)[仄]、“啼”(tí)[平]、“满”(mǎn)[仄])总是采用平仄交错的方式排列的;诗的第二行,“枫”(fēng)[平]、“火”(huǒ)[仄]、“愁”(chóu)[平]与第三句“苏”(sū)[平]、“外”(wài)[仄]、“山”(shān)[平]采用的都是平—仄—平的形式,即所谓的平仄相粘;诗的第一行“落”(luò)[仄]、“啼”(tí)[平]、“满”(mǎn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