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的翻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的翻译

浅议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的翻译 浅议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的翻译 【摘? 要】 文化差异特别是文化空缺现象对翻译带来很大的困 难,如何处理中英文化中空缺现象,怎样采用可操作的翻译手段, 在各种语境中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缺省,完成语言文化内涵 功能的转换,成为翻译者的首要任务。本文描述了文化空缺因素 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和给翻译带来得主要问题,提出 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文化空缺 翻译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与交流的工具,在传播文化、促进不 同文化人们的理解与交流和加速文化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 根源于两种语言文化异质性极致体现形式的文化空缺会导致跨 文化交际和翻译的失败,更是给译者带来困难。为应对文化空缺 带来的问题,使文化交流和翻译能顺利进行,研究文化空缺以及 有效处理办法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显得尤为迫切和意义重大。 一、文化空缺 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 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random holes in patterns (偶然的缺口)的概念。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 夫在对比不同语言词汇时,采用了“无等值词汇”的术语。80 年代末俄国学者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 出了vacancy(空缺) 理论。[1]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反 映的是该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形态,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一个 民族与异民族文化间有着明显的非对应性,即相互间的文化差异 性。由于地域、社会发展和宗教的影响,中西文化所各自特有的 意识形态、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往往大相径庭,出现文 化空缺是常有的事。 比如:对于“西风”和“东风”,汉文化和英语文化有着截 然不同的理解。大不列颠盛行的西南风使得英国冬季温暖、潮湿、 温度宜人。对于英国人来说,它温暖、柔和,所以受到人们的赞 颂。在中国,西风是刺骨的寒风,经常使人联想起离愁别绪,东 风则像是英国人心目中的西风,温暖,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会使 大地春意盎然,而在英语文化中东风才是刺骨寒风。 二、 文化空缺给跨文化翻译带来的主要问题 1、词汇的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某1民族文化特点在另1民族文化中找不到对 应词来表达的现象。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找不到满意和合 适的词成为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比如中国的十二地支“子、丑、 寅、卯”等字是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计时方式,在翻译中就会带 来问题。此外,历史人物,中国服饰、食物等等很多在英语中都 找不到相应的词。而英语当中也有很多事物在中文里找不到对应 词,比如:风俗习惯,食物,各种品牌的车等等。 2、文化形象的流失 许多文化空缺因素都承载着相应的文化形象。不同文化有不 同的文化形象,有时候要保留文化形象也实非易事。比如:We had planned to give Mum a pleasant surprise on her birthday, but Jimmy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我们原打算在妈妈生 日那天给她个意外惊喜,可吉米泄露了秘密。英语熟语“let the cat of the bag”意思是“泄露秘密”。它得自于一个有趣的故 事:一位顾客要求验货,看看袋子里的猪,而从袋子里跳出来的 是猫。此熟语的内涵意义的译文汉语使用者能理解,但是“猫” 的形象却消失了。 三、文化空缺的翻译策略 对于文化空缺词的翻译,可以采用异化和归化的方法: (一)异化翻译模式 1.音译法 汉语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 而英语 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词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对应词,即属于完全空缺 现象的,一般采用音译法[2],如胡同-hutong, 阴阳-yin yang, 秀才-xiucai,太极-Taiji。曾有人把“胡同”翻译成alley 或 者lane, 很显然这两个词都无法体现出胡同”一词所包含的丰 富民俗风情内涵。有时需要采用音译加范畴词的方法,这种情况 在英译汉中很常见,如AIDS(艾滋病),ballet(芭蕾舞)等。汉译 英中也有,如把“法轮功”翻译成the Falungong Cult。 2.直译加注 直译法虽然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但往往会使读者的理解 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完全深入其文化内涵。如果在直译的基础上, 对有些词语适当加注,效果更好。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mind. 这样的注解才会让西方读者明白诸葛亮的文化 内涵。但直译加注不可用得过多,否则会影响原文的节奏,也给 读者带来太多的阅读负荷。[3] (二)归化翻译模式 1.借用法 英汉语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词在其各自的目标语中能找到指 示意义相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