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 HepG2-HepG2.2.15内表达特.doc

Toll样受体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 HepG2-HepG2.2.15内表达特.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oll样受体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 HepG2-HepG2.2.15内表达特

Toll样受体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 HepG2/HepG2.2.15内表达特   作者:郭云蔚, 尉秀清, 李永伟, 杨绍基 【摘要】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乙型肝炎组织及细胞株HepG2/HepG2.2.15内的表达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63例、慢性重型肝炎(CSH)11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肝组织TLR4的表达,综合评分法判断结果。常规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LR4在细胞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阳性细胞率。【结果】 TLR4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lt; 0.01),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及部分胞膜,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TLR4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 呈显著正相关(r=0.632,Plt;0.001)。TLR4在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24 ± 8.18、(17.79 ± 9.46)%,明显高于HepG2的2.33 ± 0.41、(1.71 ± 0.77)%(P lt; 0.001)。 【结论】 TLR4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而乙型肝炎病毒可直接上调细胞TLR4的表达,故TLR4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并极有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 【关键词】 TLR4; 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术 [J SUN Yat-sen Univ(Med Sci), 2007, 28(3):284-287]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介导的肝损伤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机制。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近年来发现的I型跨膜蛋白质,已有10余个家族成员,它可通过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引发信号传导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在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并最终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1]。部分研究显示,TLR4等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疾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通过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G2.2.15细胞TLR4的表达,探讨TLR4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标本取自2003年6月至2006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部分住院病人共74例,男性6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6(16~52)岁,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为肝穿刺标本,共63例,慢性重型肝炎组(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CSH,乙型)为肝移植病肝切除标本,11例。另设健康对照组,标本取自肝移植移植肝常规留取标本,10例。均行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4]。 1.2 方法 1.2.1 肝组织病理切片的TLR4表达检测 采用Eli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二步法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具体步骤参照试剂盒推荐步骤进行,一抗为anti-TLR4 PcAb(兔源性,美国Santa Cruz公司),稀释度为1 ∶ 100,DAB显色,用柠檬酸高温高压法进行抗原修复,设立阴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 1.2.2 诊断方法 所有病理切片均行HE、网状纤维染色及HBsAg、HBeAg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以辅助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分级(G)、纤维化程度的分期(S)的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1.2.3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 采用综合评分法(由研究者及1名病理师分别阅片评分)。阳性着色呈棕色细颗粒状。凡细胞质或细胞核浅棕色为1分、棕色为2分、深棕色为3分、不着色为0分;在高倍镜下随机计数5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10%为0分,11%~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为4分。根据上述2项指标的两积分相乘分为4级: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中等阳性(++)、9~12分为强阳性(+++)。 1.2.4 细胞培养 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实验室保存)培养液为含10%灭活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GIBCO公司),HepG2.2.15细胞培养液另加G418,细胞常规培养传代,然后取对数生长细胞以104/mL接种于6孔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