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节相似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第三章节相似理论

?1中除高度z外,还有一个长度,即: 其中?是为了计算方便而引入的,式中各量在近地层中为常数,所以L在近地层中也可看做是常数。 下面从能量角度出发,考虑L的意义: 在特征高度-L处,浮力作用的湍能生成率与机械作用的湍能生成率相等,即当z=-L,Rf=-1。 将中性层结的风廓线 代入上式 L的物理意义:热力湍能产生率与中性时机械能产生率相等的高度。 无量纲高度?的意义:z与L之比,即浮力作用的湍能变率与机械作用的湍能增益率之比。 稳定 L0, 或 ? 0 不稳定 L0, 或 ? 0 中性 L??, 或 ? ?0 L的湿度订正 将T、TV、q的雷诺分解代入 取平均 与上式相减 观测事实表明,三阶项很小,可略,则 平均q很小,略去 波恩比: 海平面,B的量级为10-1,必须对L进行修正。 第五节 非中性近地层风速温度廓线 由量纲分析和п定理,组成了无量纲量z/L 所以,一切待定的无量纲特性都是z/L的函数 同理可得温度、比湿的,略。而 p45,表2.5.1 (1)近中性(z/L?0) 将?m(z/L)在0点附近进行泰勒展开 上式仅比中性时风廓线多了一高度线性项,故称为“对数+线性项”。 中性层结是非中性层结的一种极限情况,无量纲高度z/L?0,有两种可能 z固定,|L|??:即铅直热通量|H|?0,就是通常的中性温度层结。 L固定,z ?0:有一定的热通量,但只要高度足够低,我们仍可以把这时的大气状况作为中性层结来处理 称为“有效中性”。 说明:离地面越近越接近中性,与动力作用相比层结影响不重要,离地面越远(仍在近地层范围),层结影响越重要。 (2)稳定 系数的取值范围4.7~5.2。 很稳定时,z/L是很大的正值,此时z不是控制变量,原因如下。 中性时,|L|??,唯一的特征长度是z,标志涡团的尺度可以达到离地面的高度。 当层结很稳定时,有强烈的“恢复力”的作用,湍涡尺度受很大限制,而小于中性时的情况。当稳定度不断增加时,湍涡尺度完全受层结抑制而与高度无关。此时影响湍流结构的控制变量由4个变为3个, 少了z, 表现为“无z尺度”特征。 量纲分析后得: (3) 不稳定 广泛应用的是Businger-Dyer风廓线模式 较不稳定时z/L-2时, 即Carl模式。 另一个著名的模式是KEYPS公式 很不稳定时,机械作用远小于热力作用,控制变量中u*可略,表现为“无u*尺度”特征,Carl模式和KEYPS方程均可。 温度廓线 类似风廓线的推导,引入无量纲温度梯度 近中性时: 不稳定时: 稳定时: 第六节 近地层气象参数化 如何用平均量的观测数据,求得近地层的各种湍流参数。用什么方法使得计算简便、需要的资料少,又具有一定精度。湍流参数(湍流通量?、H、E;湍流特征参数u*、T*、L和湍流交换系数Km、Kh) 要求:简单实用、使用的平均量尽可能少、有一定的精度。 一、Ri和ζ的关系 所以 只要有?m和?h的表达式,就可以得到Ri和?的关系。 不稳定时 稳定时 二、Km、Kh的参数化 由梯度输送理论: 任意层结下的风廓线: 代入上式: 得到用u*表示的 或用风速梯度表示的 已知Km后,可由?h的定义求出Kh 用u*表示的Kh: 或用风速梯度表示的Kh 三、?、H、E的参数化 任一物理量q和相应的湍流通量Q,根据前面相似理论分析的结果,它的廓线形式可以写成: 根据通量的定义: 利用风廓线模式: 1. 若有两层(z1,z2)风速u和q的观测资料,即当z=z1,u=u1,q=q1;z=z2,u=u2,q=q2,根据上式,用两层风速之差表示摩擦速度u*,类似的方法表达q*,代入Q的表达式,则 2. 若只有一层风观测和q两层观测值,即z=z3,u=u3;z=z1,q=q1;z=z2, q=q2(不一定要求与风速同一层观测),则 如果q代表的是风速u,则Q代表的是动量通量,取z3=z2=z, z1=z0,有: 对于热通量,q=CP?,Q=H,将风速和位温的观测取在同一层上,即z3=z2=z, z1=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