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病因学探究及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病因学探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丁国雄,杨善雨,李华明,杨卉林,卢仕国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 病因学研究 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门诊中CP患者约占25%,男性一生中曾经出现过CP症状者约占50%[1]。CP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程度与心梗、不稳定心绞痛或活动性克隆氏病相当[2]。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在前列腺疾病中,CP的处理是最棘手的[3]。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均对其治疗效果不满意[4]。近年来,CP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众多,且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对其分类、病因学研究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方法的沿革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为绝大多数学者所完全接受的针对前列腺炎的分类方法,给CP的认识带来诸多不利,研究者们期待着有重大突破的分类方法问世。
1.1 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分类法 将CP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三种类型。这是临床上大多采用1978年Drach等[3]以Meares-Stamey的“四杯法”为基础的传统分类方法。这一分类方法尽管已经沿用多年,但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不够精确而影响了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许多医师认为一些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前列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尤其是对于前列腺痛的诊断。
1.2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PS) 这一概念将CP定义为可能在前列腺中或在邻近器官和结构包括骨盆底出现的综合症状。包含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以及多种非前列腺而又与前列腺异常相关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CPS概念的出现,拓宽了该病的研究范围,使许多学者重新考虑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1.3 NIH的分类方法 1998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在过去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前列腺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s,EPS)、按摩后初段尿(first voided urine after prostatic Massage,VB3)和(或)精液的WBC计数及细菌培养的结果,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5],即: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ABP)。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BP)/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PS)。Ⅲ型又依据患者的精液、前列腺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是否存在有诊断意义的白细胞进一步分为Ⅲa和Ⅲb两型。Ⅳ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ory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AIP)。临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在前列腺组织活检、精液、前列腺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中偶然发现存在炎症反应的证据。然而,这个最新的前列腺炎分类系统虽然在病原学、病理发生学和治疗方法上有了重大突破,但缺乏可供诊断的前列腺液内白细胞数目的明确界定,并未能将盆底和下尿路作为一个功能整体进行考虑,因而在前列腺炎诊断、分类及判定疗效等问题上依然存在明显缺陷[6]。
2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至今病因、发病机制不明[7]。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病原体感染、前列腺内尿液反流、自身免疫、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下尿路上皮功能障碍等方面[8,9]。
2.1 病原体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仅占前列腺炎的5%[4]。其最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同一病原体引起的反复尿路感染和抗生素治疗后,前列腺液依然有病原菌的持续存在[10]。通常是细菌经尿道逆行侵犯前列腺所致,偶因血行感染或急性前列腺炎转化而来,亦可继发于邻近脏器炎症通过直接或淋巴播散等途径感染前列腺。最重要的途径是有菌尿液经前列腺导管反流进入前列腺致病[11]。以往认为引起CBP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型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菌等,但近年来研究[12]发现革兰阳性菌占有更高的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类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有关革兰阳性菌是否真正引起CP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随着淋菌性尿道炎的增多,淋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病原菌。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前列腺炎的64%,其病因目前仍不清楚。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无细菌感染的前列腺炎,从而扩大了人们对CP病原体的进一步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性前列腺炎的患病率和检出率逐年提高。Badalyan等[13]对根据NIH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分析.doc
- 急性会厌炎临床观察.doc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肌钙蛋白T检测意义及研.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CD28-T淋巴细胞及HLADRB1相关性.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及C反应蛋.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及sCD40L临床特点.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阿.doc
- 急性低温低氧对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影响.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冠状动脉斑块形态.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