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55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综合治疗4~6周。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症状及体征判断疗效。结果:治疗4~6周后显效359例(78.9%),有效71例(15.6%),无效25例(5.5%)。结论:综合性治疗是CP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综合性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CP)是泌尿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Ⅰ型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Ⅲ型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其中Ⅲa型为慢性炎症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Ⅲb型为慢性非炎症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为无症状性炎症性前列腺炎[2]。临床以NBP最为常见。作者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综合疗法治疗455例CP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5例,年龄17~54岁,平均31岁,病程1个月~7年。397例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等待、排尿不尽等排尿异常,伴有会阴部、外生殖器、小腹、腹股沟、腰骶部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48例以早泄、性欲低下、射精痛、遗精频繁等性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148例伴有情绪紧张、焦虑、压抑、失眠、多梦、乏力等精神症状。所有患者均进行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大小、质地、压痛程度,了解肛门括约肌、肛提肌等压痛情况。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压痛。所有患者均行肛门指诊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确诊,对前列腺按摩前尿液标本和按摩后的前列腺液行细菌培养(PPMT)及药敏试验。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类,Ⅱ型69例(15.2%);Ⅲ型386例(84.8%),其中Ⅲa型337例,Ⅲb型49例。治疗前及治疗4~6周后分别进行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3]:1~14分为轻度;15~30分为中度;31~43分为重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规律性治疗4~6周。Ⅱ型患者给予加替沙星0.2 g每日分2次口服,重度患者加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分2次口服。Ⅲa型患者给予红霉素(大环内脂类)每次0.5 g每日分2次口服或罗红霉素0.15 g每日分2次口服,并给予前列安栓0.5 g每日分2次,纳肛4周。Ⅲb型患者泌尿灵0.4 g每日分2次口服。所有患者加服中成药清淋冲剂、癃闭舒胶囊8~12周,并配合禁酒,忌辛辣,多饮水,40~50℃热水坐浴,每日1~2次,每次30 min,有条件者每周前列腺按摩1次。经以上治疗8周后仍有明显异常排尿症者每晚加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2~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EPS镜检WBC消失或<10 HP-1。显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60%~89%,EPS镜检结果明显好转。有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59%,EPS镜检有改善。无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EPS镜检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程度比较用SPSS 10.0软件包作行×列表资料χ2检验。
1.5 结 果
患者治疗8~12周后显效359例(78.9%),其中Ⅱ型58例,Ⅲ型301例;有效71例(15.6%),其中Ⅱ型7例,Ⅲ型64例;无效25例(5.5%),其中Ⅱ型4例,Ⅲ型21例。总有效率94.5%。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lt;0.05)。
2 讨 论
CP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其分类有时也让临床工作者感到迷惑,复杂的临床症状让临床的诊断有时不够明确。很早即有人主张使用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概念,其原因之一即有些症状无法用前列腺的功能改变来解释[4]。CP大多数情况下也难以用单一的机制来解释,使得对治则治法和方药选用的掌握变得较为困难。这也是CP的临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药物要透过该屏障进入前列腺组织必须具备分子量小、脂溶性、非离子化、与血浆蛋白结合疏松等[5]条件。CBP之所以治疗困难,是由于抗菌药物难以通过前列腺包膜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但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这个问题已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CBP治疗效果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临床上常有患者使用西药治疗之后,实验室检查已经正常,但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由此可见,应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因喹诺酮类药物较容易通过前列腺包膜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故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前列腺炎较有效的药物[6]。因此,我们对Ⅱ型患者给予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首选用药。NBP的病因尚不肯定,男性40%非淋菌性尿道炎和35岁以下多数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肌钙蛋白T检测意义及研.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4+CD28-T淋巴细胞及HLADRB1相关性.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及C反应蛋.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及sCD40L临床特点.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阿.doc
- 急性低温低氧对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及血流速度影响.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冠状动脉斑块形态.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护理体会.doc
- 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标记物及抗炎治疗探究进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