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节 国际私法的主体
第三章 国际私法的主体 自然人 法人 国家 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 第一节 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国籍冲突及其解决 1、国籍的概念 (1)英美学派认为,国籍是人民对国家的忠诚(allegiance)关系,个人一旦具有某国国籍,则负有对某国永久忠诚的义务。 (2)德国学派认为,国籍是人民对国家的绝对服从(obedience)关系。 (3)法国学派则把国籍看作是个人与国家的一种契约(contract)关系,国家与个人双方都负有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并可像契约一样,随时解除这种关系。 李浩培教授关于国籍的概念更明白确切: 一个人作为特定国家的成员而隶属于这个国家 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国籍的冲突 由于国籍的确定原则上属于国内法问题,而各国对国 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采取的制度不同,经常出现一 个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国籍,或没有任何 国家的国籍,前者称为国籍的积极冲突,后者称为国 籍的消极冲突。 例如,因出生而取得的国籍,有的国家采血统主义,有的国家采出生地主义。如在后者领土上出生而属于前一类国家国民的子女,在具有父母国籍的同时,也具有出生地国籍,因而成为双重国籍者。如在前者领土上出生而属于后一类国家国民的子女,则没有任何国籍而成为无国籍者。如果一个人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积极冲突,而不具有任何一国国籍的情况,称为国籍的消极冲突。 3、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 (1)当事人所具有的两个以上国籍中有一个是内国国籍时, 则内国国籍优先,该人为内国人,以内国法为其本国法。 (2)当事人所具有的两个以上国籍都是外国国籍时,又有几 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一,以取得在先的国籍优先; 第二,以取得在后的国籍优先; 第三,以当事人惯常居所或住所所在地国的国籍优先; 第四,以与当事人有最密切关系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或者说依他的“实际国籍”决定其属人法。所谓“实际国籍”或“关系最密切国家”的国籍,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确定 4、关于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 对于国籍的消极冲突,各国一般主张以当事人住所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如无住所或住所不能确定时,则以其居所地法为其本国法。如居所亦不能确定时,有的国家规定适用法院地法或要求当事人归化法院地国国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意见》中规定:“无国籍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居住国法律;如未定居,适用其住所地国法。” 二、自然人的住所冲突及其解决 1、住所的概念 住所是指一个人以久住的意思而居住的某一处所。居住者 的长住意图和久住事实是决定住所的两个重要因素。 居所(residence)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居住的处所。 住所是久住之处,居所只是暂住或客居之地。 居所可分为临时居所和惯常居所,后者是一个人在某段时 间内生活的中心和居住的处所。人们普遍认为,惯常居所 就是去掉住所中的意向因素的“持续一定时间的经常的实 际居住。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在于:住所是久住之处,而居所只是暂住或客居之地;就法律而言,设定居所的条件比住所宽得多,不要求居民有久住的意思,只要有居住的事实即可。目前,惯常居所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2、住所的冲突 积极的冲突和消极的冲突。一个人同时取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住所的情况,称为住所的积极冲突;无住所的情况,称为消极冲突。 关于住所积极冲突的解决,有以下几种主张: (1)以个人的意思选择住所。 (2)如果一个人有两个以上的住所,其中一个住所在法院地国,就优先适用法院地法。 (3)根据法律关系的性质和该法律关系所应适用的法律确定一个住所。 (4)根据住所冲突的具体情形选择住所。 第一,内国住所与外国住所发生冲突的,选择适用内国法为住所地法。 第二,外国住所与外国住所发生冲突的,又有以下几种方法:A、以先取得住所为住所;B、以最后取得的住所为住所;C、如果一个人同时取得两个住所,或以与当事人关系最密切的住所为住所,或以当事人现在居所地的住所为住所。当事人无居所的,则以父或母的最后住所为住所。 关于住所消极冲突的解决,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居所代替住所。对于现在无住所的人,有的主张以其最后的住所或出生时的住所为住所,如果没有最后住所或出生时的住所,就以其居所为住所。对于无住所、居所的人,以他现在的所在地法为住所地法。 案例3.1 某日侨申请恢复国籍案 原告某氏,1936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以后随日本籍父母到中国东北 居住。1946,因父母相继去世,遂为当地居民抚养。1952年该女与一中 国男子结婚,自此定居中国。中国从1953年开始发给她外侨证书,1953 年至1963年这段期间内,她一直被作为日本侨民对待。但自1963年起, 该女士就再没有收到过外侨证外,她也没有申请加入中国国籍。1972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课件.ppt VIP
-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课件.pptx VIP
- 前交叉韧带损伤学习课件.pptx VIP
- GeForce GTX 1070Ti显卡电路图纸参考 PG411 Rev A00.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北京(主编杨力)(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进阶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一汽-奔腾B50-产品使用说明书-奔腾B50 2014款1.6MT伙伴-CA7165MT4-B50伙伴用户手册.pdf VIP
-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压轴题突破专项(苏科版)06平行四边形(五大题型,45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 角膜地形图与圆锥角膜.ppt VIP
- 2025四川内江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