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水 工 总 论
第 一 节 水 资 源 与 水 利 建 设
一 、 水 资 源
存在于大 自然 中的水是一种重要 的资源 ,因为它是生命和工农业生产必需 的物质 ,不
可须臾或缺 ;它是发展航运交通 以及水产事业必要 的介质 ;它在 自然循环过程 中是一种可
利用 的和可再生 的重要能源 ;它也是改善环境和发展旅游事业 的必要条件 。
地球上 的总水量很大,约为 ,但绝大部分是海洋 中的咸水,其中通过大
气循环 ,以降水 、径流方式在陆地运行的淡水 ,相对就很少 了,只 占 。全球年径流总
量为 亿 ,按全球人 口计 ,人均约为 ,这是最重要 的一部分水 ,但这部
分水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分布极不均匀 。我 国幅员辽阔,河流也不少 (流域面积超过
的大河有 条),年径流总量约 亿 ,而按人 口平均 ,仅约相当于全球平均数
的 。所 以,从人均意义上说 ,我 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而 降水 、径流在时间和地域上 的
分布也很不均衡 。不 同地 区之 间,南方一 日雨量可远超过西北全年 降水量 ;同一地 区,一
次暴雨可超过多年平均年 降水量 ,这就导致我 国各地历史上洪、涝、旱灾频仍 。由此可见,
大力治水 ,根 除水旱灾害 ,进而充分开发利用珍贵的水资源是何等重要 !
如果说我 国水的人均拥有量不算多的话 ,而 由于从青藏高原到海平面之间的巨大落差,
我 国可用于发 电的水能资源却十分丰富 。全 国水能理论蕴藏量达 ,其 中可 开发
的达 ,年发 电量可达 以上,这些数字均居世界首位,因此
利用我 国这一优势,大搞水力发 电,对解决能源 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 。
二 、 水 利 建 设
远古 以来 ,我 国人 民曾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 ,进行过长期 的英勇奋斗 ,取得 了辉煌
的业绩 。至今还有一些纪元前修建 的水利工程在为我们服务 。如秦代李冰主持修建 的岷江
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 ,一直是成都平原农业稳产高产 的保证 ,堪称 中华 民族 的骄傲之一 。但
由于长期封建统治 ,特别是 世纪 中叶 以来半封建半殖 民地 的社会形态 ,人 民群众 的力量
与智慧受到压抑 ,生产力低下 ,科学技术落后 ,水利设施 失修 ,灾患频仍 ,水利事业 处于
停滞 状 态 。例 如 年遍及全 国的旱灾 ,灾 民人数 占当时全 国人 口的 年 、
年、 年 、 年 ,江 、淮、黄 、汉及海河 的洪灾 ,也都使人 民生命财产蒙受 了极大 的
损失。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后 ,我 国的水利建设才有 了较大 的发展 。经过近 年 的努 力 ,全
国整修和兴建了约 万 的堤 防;普遍疏浚整治 了排水河道 ,开辟 了海河和淮河 的排洪
通 道 ;兴 建 了 多座 水 库 ,面 积 亩 以 上的灌区 多处 ;水 电站装机容量从
年 的 万 发展到 目前 的 万 ;灌溉面积从 亿 亩增 至 亿亩 以上 ,
亿亩 的易涝耕地 中有 得到 了初步治理, 亿亩盐碱 地 已改 良 以上 ;为城市 、
工业供水及农牧 区人 、畜饮水提供 了相 当数量 的水源 ;为工农业生产和人 民生活提供 了电
能及其他综合利用效益 。
尽管如此,水利建设的差距还很大 。首先,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 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许
多中小河流也未根治,随着河流两岸经济建设的发展,一旦发生洪灾,造成的损失将越来越大。
第二,我 国农业 目前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如不进一步大修水利 以提高
抗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很难实现逐年增产 。第三,工业和城市用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