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节 知识学习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符号纲要法 符号纲要法也称为图示法,是运用一些术语或者符号代表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点,然后再用一些连线将这些概念和知识点连接起来,以表达一个概念体系或一个领域的知识结构。 (三)标题纲要法 利用教材中的大小标题来编写纲要。 (四)纲要法的教学原则(p38-39) 1. 提要性原则 帮助学生分清主次轻重 2. 层次性原则 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掌握性原则 充分利用纲要来促进知识的掌握; 充分利用纲要拟定过程来促进学生对组织策略的掌握。 四、高效练习策略 知识有效学习的条件之一是自动化,自动化就学要反复的练习获得。 应该要贯彻一下四条原则: (一)提高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练习中使用所学知识的次数/练习时间。 练习方式: 1. 减少书写时间 2.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 练习难度要循序渐进:易题——基本自动化之后——难题 4. 运用解答好的习题的练习方式 (二)减轻大脑负担 习题中只有已知条件而无问题(未知)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降低脑力负荷,提高练习密度,促进新学知识更快地达到自动化程度。只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思考可以利用那些已经学过的知识。 (三)增强目标意识 先复习后作业的原则 目标自我评价原则 适量适度原则 (四)提倡精讲多练 课堂教学中多讲不如多练。 少讲:不重复自己并不十分重要的言语,不重复学生的回答,省略有关细节的提问,向学生提需要较多时间回答的问题和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 练习的前提: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首先应保证接受知识过程中充分运用理解策略、保持策略、组织策略,以知识的有效掌握为练习的基本前提。 变式练习:进行各类变式练习,题型变化,同类、异类变化等。 * 最好记忆方法是睡觉?! 科学家们相信,要想有效的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睡觉。对于那些忙碌复习备考的学生和总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的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消息。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大脑在睡眠时,要比清醒的时候更容易记住最近的记忆内容。 早期的研究显示,新的记忆是被存储在大脑中一块被称为“海马”的区域(hippocampus),目前普遍认同海马区的重要作 用是将经历的事件形成新的记忆(情景记忆或自传性记忆)。这些信息经过加工成为大脑的永久存储记忆。不过在人清醒的状态下,这种新形成的记忆往往比较“脆 弱”。例如一个人在刚记忆完一段文字后不久,让他再去记忆第二段文字,这可能会让他难以对第一段文字有一个深刻的记忆。 ?   德国吕贝克大学(University of Lubeck)的比约恩-拉什(Bjorn Rasch)博士和三位同事认为同样的记忆过程在睡眠时也在发生着,于是他们设计了一项实验来证明这个想法。24名志愿者被要求记忆一组15张的卡片,卡 片上是一些动物和日常物品的图片。 ?   研究人员在志愿者记忆卡片的期间会对他们释放一些不太好闻的气味。40分钟之后,有一半的志愿者被要求开始记忆另外一组稍有不同的卡片,在这组 志愿者开始学习第二组卡片的同时,他们仍然会闻到相同的难闻气味,这旨在让他们能对第一组记忆有所回忆。而另外12名志愿者在保持闻到难闻气味的环境下, 短时间“打盹”后再开始新一组卡片的记忆。最终所有的志愿者都被测试对第一组卡片进行回忆,结果表明,经过睡眠的志愿者组85%的记忆率要明显高于另一组 60%的记忆率。 ?   对此,项目负责人苏珊-迪克曼(Susanne Diekelmann)博士表示,在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下,记忆的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基于脑成像数据显示,在睡眠的最初几分钟,事件就已经开始由“海马 区”向大脑的新皮层进行转移。只需要40分钟的睡眠,一些记忆就已经“下载和存储”到大脑中,而不容易被新接收的记忆信息所扰乱。 ?   据科学网()了解,目前该项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新一期的《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中。 * 健忘可能并非真忘而只是记忆混淆 健忘常被认为是大脑丢失了相关记忆,而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导致健忘的可能并不是真忘了,而是大脑功能失常使得相关记忆混淆。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健忘源自记忆混淆的理论得到了动物实验的支持。过去研究显示记忆功能受损而健忘的实验鼠不能区分熟悉和陌生的物体,但无法判断其原因是记忆丢失还是记忆混淆。 ???? 研究人员因此设计了新的实验,让实验鼠先熟悉一个物体,然后将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