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柴油的变化及其发展方向.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车用柴油的变化及其发展方向

石油化学 组员:李跃、胡龙刚、王旭东、 马仕越、李永飞、朱峰、李晓腾 三、中国车用柴油重要技术指标 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严格,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多环芳烃含量,提高十六烷值,保证润滑性,控制密度范围等已成为今后车用柴油发展的主要趋势。 面对当前我国车用柴油标准相对滞后的现状,研发并大规模工业应用清洁柴油生产核心技术来提高油品质量才是推动车用柴油质量标准升级的关键。 我国车用柴油新国标的实施,虽然对炼厂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且飙升的生产成本对油价产生了压力;然而,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是随之而来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 车用柴油的变化及其发展方向 一、柴油标准变化的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产销量已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108辆。柴油的需求量随汽车的大量使用而不断增加,统计表明,2012年我国柴油的表观消费量高1.69×108t,同比上涨1.49%。 大量柴油消耗造成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围绕尾气治理,除了采用先进的尾气后处理技术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油品质量。相比国外,我国柴油质量,尤其是车用柴油质量存有差距。因而,应加快车用柴油质量升级进程,满足不断严格的排放要求。 二、我国车用柴油标准的制定 2.1我国车用柴油标准发展历程 如今,一些地区频发的雾霾、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与车辆尾气排放密切相关,引发社会各界对提高油品质量的广泛关注,车用柴油质量升级的社会呼声日渐高涨。 为了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改善大气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根据柴油的不同用途和不同应用,2003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针对汽车用的柴油标准——《车用柴油》(GB/T19147-2003),提出硫含量目标为500ppm(0.05%)。 车用柴油标准从轻柴油标准中独立出来,开创了我国分用途执行不同标准的先河,既满足了柴油的多用途需要,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我国提高柴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诸多原因GB/T19147-2003 《车用柴油(Ⅱ)》标准并未真正地落实。 在接下来的修订中,为保证车用柴油标准的有效实施,故将推荐性标准改为强制性标准,先后发布并实施的车用柴油标准有GB 19147-2009《车用柴油(Ⅲ)》、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和GB19147-2013《车用柴油(Ⅴ)》。 GB 19147-2009《车用柴油(Ⅲ)》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2015年1月1日废止。 在开展“满足国家第Ⅴ阶段排放要求的清洁燃油组成与排放关系研究”工作,结合炼油实况及环保要求,参考欧盟标准EN 590:2004《汽车燃油-柴油-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制定的符合第Ⅳ、Ⅴ阶段排放要求的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标准在2013年2月7日发布并实施,过渡期至2014年12月31日,于2015年1月1日起全而执行,至2018年1月1日废止。   2.2我国车用柴油标准现状 为了缓解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压力,结合欧美日等国外车用柴油标准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保证先进柴油车技术在道路车辆上的应用,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是2013年6月8日发布的满足第Ⅳ、Ⅴ阶段排放要求的GB19147-2013《车用柴油(Ⅴ)》标准。 该标准满足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为10μg/g以下,过渡期至2017年12月31日,将自2018年1月1日起强制性全而实施。截止到2015年1月1日之前,同时供应符合GB 19147-2009《车用柴油(Ⅲ)》、 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和GB19147-2013《车用柴油(V)》三个标准的车用柴油都是合法的,这是由各个标准的过渡期所决定的。 项目 GB19147-2003 GB19147-2009 GB19147-2013 GB19147-2013 ω(硫)/(μg·g-1)≦ 500 350 50 10 φ(芳烃)/%≦ ω(多环芳烃)/%≦ 11 11 11 十六烷值≧ 49 49 49 51 十六烷指数≧ 46 46 46 46 密度/(kg·m-3),15℃ 820~860 810~850 810~850 810~850 润滑性(磨痕直径)/μm,60℃≦ 460 460 460 460 φ(脂肪酸甲酯)/%≦ 0.5 1 1 3.1硫含量 如表所列,车用柴油质量升级的重点都是脱硫,未来将向着超低硫、零硫的趋势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柴油硫含量高,不仅加剧发动机系统的腐蚀与磨损,降低尾气后处理系统的转化率,而且还增加尾气颗粒物排放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