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gm(1,1)模型的矿井底板涌水量预测
第28卷第4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01.28.No.4
2016年12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0FENGINEERING Dec.2016
基于GM(1,1)模型的矿井底板涌水量预测
徐 星,田坤云,郑吉玉
(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开采二:煤层的许多矿井都受到底板承压水的威胁,由于矿井底板涌水量受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开采活
动的综合影响,是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灰色系统.采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将各个涌水量影响因素赋予“灰色”的概念,
用灰数据映射方法来处理随机因素并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建立了矿井底板涌水量的预测方法并通过了残差合格模型的检
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矿井底板涌水量做出定量预测,能够为采矿生产过程中排水系统的设计、疏放和注浆加固方
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矿井底板;涌水量;GM(1,1)模型;残差检验;预测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0X(2016)04—0023—04
我国的华北型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下组煤的开采受底板高承压水的威胁.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
度的增加,煤层底板突(涌)水的危害日益显现,严重制约着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与生产¨。21.预测矿井底板
涌水量是对充水条件的定量评价,是合理设计矿井防排水系统、制定防治水方案的依据.
常用的矿井底板涌水预测方法有水文地质比拟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相关因素统计法、有限元法等.王
志奇[33利用比拟法对灵新煤矿区17煤底板砂岩含水层进行了涌水量的预测,为井巷的开拓提供了基础数
据.高红远H3使用地下水动力学法中的完整井和非完整井公式预测了10层煤104采区底板灰岩含水层的涌
水量,并提出了要采取相关措施预防突水的发生.杜金龙等[5
o绘制了Q—s曲线,拟合得到降深与涌水量关系
000
方程,得到了在水头标高为150m的前提下,涌水量为2 m3/h,提出采取疏水降压和注浆措施以保证回
采的安全.邵太升等[61根据峰峰五矿的水文地质资料建立了大青灰岩含水层的下水渗流数学模型,用数值
模拟的方法预测了一1001TI水平的底板涌水量,得出了开采成本较高的结论.然而,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原因
有时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充水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一个灰
色系统.运用灰色理论与方法,在贫信息、小样本的矿井底板涌水非线性系统中建立了基于GM(1,1)模型的
涌水量预测方法,对具有信息不完全、时间序列较短等特点的涌水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预测,获得了矿井
底板涌水量和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对指导矿井设计、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基本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认为系统中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已知、
未知、不确定的,灰色系统理论能够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或相似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将原始
数据生成有变化趋势的预测数据,得到必然的变化趋势.
首先,建立一个灰色预测模型.
1.1 GM(1,1)模型
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
设原始序列戈‘o’为非负序列,戈‘1’为并‘o’的1-AGO序列,
芷
i=0
即x‘1’为戈‘们一阶累加生成序列:
收稿日期:2016—01—0l
作者简介:徐星(1979一),男,山东烟台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矿山水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24·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生
X(1)=(X‘1’(1),X‘1’(2),…,X‘1’(Ⅳ)),
对x‘1’建立GM(1,1)的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模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excel vsto的测量导线计算教学系统设计 design of teaching system for surveying traverse calculation based on excel vsto.pdf
- 基于e—p曲线的邓肯—张模型建立及参数灵敏度分析 establishment of duncan-chang model and analysis on parameters sensitivity based on e—p curve.pdf
- 基于ethercat总线的kubler编码器在压力机自动调模上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kubler encoder in automatic tool-adjustment for press based on ethercat bus.pdf
- 基于esprit的dmg ctx gamma 2000tc后置处理算法研究.pdf
- 基于etsdac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建模研究 ±800 kv 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etsdac.pdf
- 基于etap软件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 transient stability simulation of power system based on etap software.pdf
- 基于excel vba的轴承成本核算系统 bearing cost accounting system based on excel vba.pdf
- 基于excel的数据挖掘处理及应用分析 data mining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excel.pdf
- 基于excel的锅炉热力计算软件的开发 development of boiler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software based on excel.pdf
- 基于excel函数编辑的冲裁模压力中心计算方法研究 study on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pressure center of die based on excel function.pdf
- 基于github的软件缺陷数据预处理 preprocessing of software defect data based on github.pdf
- 基于gmdss模拟器的考核评估系统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gmdss simulator.pdf
- 基于gm(1,1)回归的需求预测优化模型研究 @@.pdf
- 基于gmkl-svm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analog circuit fault diagnosis based on gmkl-svm method.pdf
- 基于gm(1,n)模型的管输油流静电数值预测 the electrostatic numerical prediction in oil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gm(1,n)model.pdf
- 基于gm(1,1)幂模型的冻胀区高速铁路轨面不平顺发展预测 track irregularity evolution prediction for high speed railways in frozen ground region based on gm(1,1)power model.pdf
- 基于gmaw动态模型的短路过渡过程稳定性分析.pdf
- 基于gnss-r技术的北极黄河站雪深反演研究 research on snow depth inversion at arctic yellow river station based on gnss-r technique.pdf
- 基于gnss静态观测的时段分割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the segmentation technology of gnss observation session.pdf
- 基于gnss和全站仪的露天矿土石方计算应用研究 study on calculation of the earthwork volume in open pit with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s and gn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