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归纳一猜想一证明教学实践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纳一猜想一证明教学实践报告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 《归纳一猜想一证明》教学实践报告 一、实践过程: 1、温故知新 教师:上述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猜想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由前几项的特征推出所有的项满足的关系式. 教师:用图形进一步强调:部分---整体. 反思:以学生学过的和熟悉的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引入课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为获得归纳推理的定义及其理解归纳推理定义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 教师:(1)观察下列等式, 3+7=10,3+17=20,13+17=30如果换一种写法呢?10=3+7,20=3+17,30=13+17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偶数=奇质数+奇质数. 教师:(2)这个规律对于其他偶数是否成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猜想任何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质数的和. 教师:(3)回顾歌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歌德巴赫猜想是如何提出的? 学生:部分---整体. 教师:(4)教师简单介绍徐迟,陈氏定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以及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歌德巴赫猜想的有关资料. 反思:以哥德巴赤猜想史料为例去充分体会归纳推理这种推理模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且简单给学生说明它是一个未被否定或证明的猜想,目前的最好成果是我同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的“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为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1+2”),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3、归纳推理的概念: 在温故知新和歌德巴赫猜想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归纳推理: 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称为归纳推理(简称归纳).简言之,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推出整体,个别推出一般. 4、探究问题(1)当时,不等式都成立,由归纳推理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所得的猜想正确吗? 学生:运用归纳推理得到一个猜想: 成立. 但继续检验, 时, 此时猜想就不成立了. 教师:用PPT展示所对应函数图像从形的角度去理解. 反思:问题(1)让学生了解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或然性,体会证明的重要性. 5、探究问题(2)已知数列的首项,且有,(n=1,2,3…),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 学生:口述他的计算过程 教师:用PPT展示 解: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教师:怎么推测an的通项公式呢? 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的特征,猜想: 教师:为什么用“猜想”呢? 学生:我只是通过对a1,a2,a3,a4的观察,就去归纳an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不一定对,所以还只能是“猜想”. 教师:他是经观察有限个特例从中获取一定信息、分析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后,归纳出对一切自然数的一般结论.他用的是归纳法.他的结论虽不一定正确,但这却是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重要途径,归纳法是可以用于猜测与发现的.这个“猜想”的正确性怎么能保证? 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学生上黑板板书)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成立. (2)假设n=k时猜想成立,即 所以, n=k+1时猜想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何都成立. 教师:证得非常好.在证明n=k+1时,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因为在这里,能否用上归纳假设是关键.因此先根据定义用ak表示ak+1,然后就可代入归纳假设,再化简整理,即可证出n=k+1的相应结论. 教师:这才能体现出递推性.必须注意要由归纳假设(n=k时)的正确性来推n=k+1时的正确性,这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核心与关键. 教师:请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解题过程做一个解题小结: 学生:通过递推关系式计算前几项---归纳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反思:回顾我们的解题过程,用归纳法对事物的一部分特例,通过观察,加以归纳,得到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对猜想加以证明.这种从观察到归纳到猜想到证明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 教师:在“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中,猜想准确是关键.我们再看一个例题,在解题过程中重点思考:如何猜想. 6、交流讨论问题(3)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前n前项和并证明. 教师:板书学生口答过程S1=a1=3×1×2 S2 =a1+ a2=3×1×2+3×2×3=24 S3 = S2+ a3=24+3×3×4=60 S4= S3+ a4=60+3×4×5=120 学生:自主猜想后交流讨论 学生:Sn=n(n+1)(n+2) 教师:你是怎么发现规律的? 学生:我从S1=a1=3×1×2=1×2×3发现的. 教师:如果计算出来的数据很难猜出结论时,应考虑整理计算过程,探索数据的变化规律,看看能否猜想成功. 教师:请同学们对问题3进行小结 学生: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