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场地道路设计与停车设施布置
五,实例分析——地面停车场布置 西侧为城市公园 北侧有公交车站 要求采用垂直停车方式,停车位尺寸为6mX3m,通道宽7m,并贯通,用地界线内侧布置2m宽绿化带,四角绿地尺寸为9mX8m,两车车尾相对布置时,中间设1m宽绿化带,设一栋6mX5m的管理用房。 进行停车场设计,绘出停车带(注明车位数)、通道、绿化带、管理用房,并标注相关尺寸。 地面停车场设计 2 作业 THE END * 场 地 设 计 建筑与艺术学院 第三章 场地道路设计 与停车设施布置 第一节 场地道路技术标准与布置要求 第二节 停车设施的布置 第一节 场地道路技术标准与布置要求 ■ 道路是场地内人流、货流等交通运输的物质 基础。 ■ 道路是给排水、电力、电讯、供暖、煤气等 市政公用管线设施的敷设通道。 ■ 道路具有划分用地、组织沿路建筑的作用, 其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沿路建筑的日 照、通风和景观等。 一,城市道路的分类 ? 快速路:≧60 km/h 主干路: 40~60 km/h 次干路: 40 km/h 支 路: ≦30 km/h 二,场地道路的分类 ? 主干道:交通流量较大、道路较宽、景观要求较高。 次干道:是主干道的补充,路面不宽,交通量不大。 支路:保证场地消防要求。 引道:一般应与建、构筑物的出人口宽度相适应。 人行道 三,居住区道路的分类 ? 居住区级道路:其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红线宽度一般控制为20~30m。 居住小区级道路:路面宽度通常为5~8m。 居住组团级道路:路宽度通常为3~5m。 宅间路:路面宽度通常为2.5~3m。 四,道路技术标准 ? 路面宽度 场地主干道和次干道:双车道 场地支路:一般是单车道 场地人行道:一般最小宽度为1.5米 机动车道宽度 单车道:3.5米 双车道:6-7.5米 三车道:10-11米 四车道:13-15米 路面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 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可以将道路 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 加宽:为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在小半径(半径 ≦250米)的弯道上,车道需要在圆曲线内侧加宽。 超高缓和段与加宽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15~20米 ■ 道路的路面结构 ? 柔性路面、刚性路面 ■ 道路的组成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分隔带 绿化带 ■ 纵断面标准 最大纵坡:主干道 6% 次干道 8% 支路及引道 9% 最小纵坡:一般为0.3%~0.5% 机动车爬坡能力与速度有关,场地道路中机动车的最大纵坡值宜取<=8%; 机、非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自行车道路的最大纵坡以3.0%为宜。 对于平坦场地,机动车道路的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下。 ■ 横断面标准 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做的剖面,称为道路的横断面。 居住区级道路道路横断面即为道路红线之间的道路各项用地宽度的总和 场地内道路横断面是由车行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人行道或路肩、绿化带、地上、地下管线敷设带组成。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满足交通安全、环境景观、管线敷设以及消防、排水、抗震等要求。 ■ 横断面标准 道路的横断面型式:城市型和公路型 城市型:以突起的路缘石保护路面,暗管排水;路面低于两侧建筑用地,以利于建筑用地雨水通过道路排除。 公路型:路面两侧不设高出的路缘石,设路肩,明沟排水;路面一般略高于两侧用地,以防止积水对行车和路基的影响。 城市型 公路型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 一块板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流;适用于路幅宽度不大、双向交通量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人口较多的道路。 二块板 用于有较高景观与绿化要求,机动车流量大,车速要求较高,非机动车类型单一且流量较小的场地主要干道。 三块板: 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且道路路幅较宽。 四块板 以三条分隔带使对向车流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完全分流的横断面形式。常见于大城市的入城干道。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 ? 主干路:R=20 ~ 25m,次干路:R=10 ~ 15m,支路:R=6 ~ 9m ■ 道路的转弯半径 视距:行驶中的驾驶员为能够看到车前一定距离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制动或避让措施所需要的最短反应距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