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有序和谐有容的识字教育新体系-杭州滨文小学.DOC

构建科学有序和谐有容的识字教育新体系-杭州滨文小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科学有序和谐有容的识字教育新体系-杭州滨文小学

构建科学有序、和谐有容的识字教育新体系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1922年实行新学制以来、直到新中国解放前后,国外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风行全国,识字教育便打上了借鉴西方语言学观点的烙印,其中影响广泛的当属分散识字的思想。这是中国识字教育思想的“流”。自1958年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小学探索集中识字方法开现代识字教育研究之先河至今,中国的识字教育思想终于“源”“流”汇合,走上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思想相融合的道路,中国的识字教育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思古可以察今,鉴往可以开来,在考察识字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明察我国识字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反思识字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开辟一条崭新的识字教育发展思路,即构建科学有序、和谐有容的识字教育新体系。 一、识字教育思想发展历程 识字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识字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有几千年的识字教育史就有几千年的识字教育思想发展史。自有文字以来,就有了识字教育,也就有了童蒙识字教材教法,其中就蕴涵着识字教育思想。综观中国童蒙识字教育的思想发展史,大体经历了传统大集中识字思想时期、近代分散识字思想时期、现代集中和分散识字思想相融合时期。 (一)传统大集中识字思想时期 集中识字,就是把汉字集中起来学习。学了一批字,读一些课文来巩固识字,然后再学一批字再读一些课文。简言之,就是“先识字后读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识字教学的传统经验。清人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能识两千字,乃可读书。”(((这是我国传统大集中识字思想的反映。 所谓集中识字是与分散随课文识字相对而言的。我国自有识字教育始,至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蒙学堂章程》止,大体属于大集中识字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有专门的集中识字教材尤以“三、百、千”为集中识字教材之正宗。 从流传下来的识字教材看,最早的有《史籀篇》,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编,为教蒙童识字用书,其后有秦代的《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用以教授字体和语法,为后世编写儿童识字课本之先驱。而流传时间较长,且保存下来的是西汉元帝时史游所作《急就篇》,为汉魏以后通用的儿童识字教材。之后,有了南北朝梁周兴嗣编写的四言韵语《千字文》,宋朝初年无名氏编写的《百家姓》以及宋末出现的《三字经》,一起合称“三、百、千”,开始形成了一套儿童识字的通用课本,在官办学校中实行,直到清末民初仍在一些民塾中使用。 传统“三、百、千”识字教材的特点是:1、大集中识字。开篇即识字,教学目标明确,识字任务集中;2、识字量比较适当。总字数2720字,除去重复字,单字2000字左右,符合儿童初步识字量要求;3、以类相聚,韵语形式,便于儿童诵读、背诵、记忆;4、边识字边学知识。(((由此可见,此时期的识字教育体现了大集中识字思想。 (二)近代分散识字思想时期 自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蒙学堂章程》始,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止,大体属于分散识字时期。所谓分散识字,即分散随课文识字;就识字与读书的关系而言,就是“边识字边读书”思想。 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写给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刘静和同志的信中回忆自己五岁上学、识字读书的经历时说:“我五岁读书,第一本是清朝的第一本教科书,那是戊戍政变后才有的。第一课八个字‘天地日月山水土木’。六岁就是‘民国’了,‘民国’的教科书第一课一个字‘人’。再后来,‘教育学发达了’,第一课是一张图,没有字。再后来,第一至第五课都是图,到第六课才有字。” (((据此可推,当时是采用分散随课文识字的。至于信中所谓的“教育学发达了”,是指当时国外的教育思想从杜威到凯洛夫正风行全国。不难得出,分散识字思想和国外教育理论密切相关。 尤其1922年在我国实行新学制以后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小学语文课上,普遍采用读一课书学几个字的方法。比如读“狗 小狗 来来来”,学“小、狗、来”三个字,再读“大狗跳 小狗跳 大狗叫 小狗叫 大狗小狗 叫一叫 跳一跳”,又学“大、跳、叫、一” 四个字。这样在读课文中识字,好处是学生觉得读课文有趣。(((其识字教育效果如何?“1949年,我们接收国民党的小学,一学期只能识200字。”(((另,据统计,从1923年直到1958年三四十年间我国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平均在1200字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900余字。而从宋朝到清末民初七百多年,儿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可以在一两年内(有的时间更短)认识1500来字,然后转入读诗读经。(((新学制改革,由于受西方拼音文字的影响,忽视了我国汉字汉文特点,导致识字教材的识字量大量减少,每课书随课文学习三、五个生字。这就是我国近代识字教材中分散识字思想的体现。 (三)现代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思想相融合时期 究竟是借用西方拼音文字国家的教法,放弃几千年来“先识字后读书”集中识字的思想传统,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