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7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南方新课堂】2017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方新课堂】2017秋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 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1观察右图,从图中可以汲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汉代纸已成为最流行的书写材料 B.至迟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纸很珍贵,只能用来绘制地图 D.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出生在天水 解析本题可使用排除法。A项错在“最流行”上,C项错在“只能”上,D项的推断本身错误。 答案B 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活版”是指活字印刷术,其发明于宋代,A项错误。“活版”之前有雕版印刷术,也不是“均用手抄”,B项错误。“活版”最早使用胶泥活字,C项错误。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D 3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弓、火箭、火炮、干柴等物望山下势放……一会家(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解析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而题干中的作者生活于明代,此时火药武器已经广泛使用,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故B、C两项错误。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D 4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 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 解析题干材料中作者强调广种树木,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可以解决衣食问题,还可以用来交换所需的其他物品,最终实现“久远之利”,即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A、B、C、D四项,B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B 5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解析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该书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B 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中国古代科技在理论上贯穿天人合一、道、气等唯心思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故选A项。 答案A 7“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 A.句式自由灵活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D.使用章回体裁 解析题干语句出自汉代司马相如所写的汉赋。汉赋的特点是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8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出唐代诗人李白诗歌的 (  ) A.现实主义追求 B.浪漫主义色彩 C.现代主义风格 D.古典主义格调 解析李白的诗歌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由上而下倾泻的磅礴气势,充满了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B 9“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 解析题干中的这种艺术形式是词,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是根源,故排除。 答案A 10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镇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