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认识及治疗
中医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认识及治疗
作者:韩美仙,曲秀芬;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功能的失调。中医辨证从肾论治的最多,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选用古方、经方和经验自拟方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肾虚;肝;脾;心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是中老年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北京地区40~65岁的妇女中约半数人群有绝经相关症状[1]。因此,研究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RT),长期使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中医立足于整体治疗,调节脏腑功能,长期服用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1 病机认识
古医籍中并无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病名。1964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卓雨农根据古籍的相关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才提出“绝经前后诸证”这一病名,并列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关于这一疾病,中医历代古籍中未见有专题论述,而是根据其主要表现,散见于百合病、脏躁、崩漏、心悸、郁证、不寐、眩晕等论述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hellip;hellip;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hellip;hellip;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目前临床医家多数认为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空虚,精血亏乏,脏腑失于濡养,加之素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妇女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生理过渡,阴阳二气失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证候。
由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又常兼有其他脏腑功能变化。肝肾同源,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表现为阴虚阳亢之象;脾为后天之本,赖肾阳以温煦,肾虚阳衰,火不暖土,可导致脾肾阳虚的腰酸、面浮肢肿、小便频数诸症;气血生化乏源,经脉空虚,而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量多或少、经期延长甚至崩漏;心肾水火相济,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而致心肾不交,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等。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又常见肝、脾、心等脏功能的失调[2]。
2 证候分型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分型目前比较多,尚未取得统一意见。陈家旭等[3]通过文献检索,对本病同类证型合并,得到围绝经期综合征共41个证型。常见证型按照累积频次由大到小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证、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有研究[4]在现代医学诊断基础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中医症状学、证候学、证和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界点”理论,进行临床现场调查,其聚类分析结果由专家根据专业知识最终认定,所聚成五类的对应关系为Ⅰ类肝肾阴虚;Ⅱ类肝郁伤神;Ⅲ类目前尚难确定证型,仅为绝经前月经诸症和检测指标;Ⅳ类肾阳亏虚;Ⅴ类肝阳上亢。
3 治疗用药
由于对病机的不同认识,证候分型上的不统一,治法上也各有侧重,目前大多数医家都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机是肾脏虚衰,临床治疗中医辨证从肾论治[5]的最多。此外,也有从其他四脏论治和五脏合病论治的,显示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变化的复杂性。
;3.1 经方、古方的运用 李建生等[6]总结了8位知名老中医的72首治疗绝经前后诸症的验方,发现50首以上为古方化裁而来,这些方多以补肾为主兼以四脏同治,如地黄丸类(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等)、肾气丸类(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以及逍遥散、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百合固金丸、清心莲子饮等,确为临床治本的常用之剂。李毅[7]用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118例,并与59例更年安治疗者对照,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42%、20%,6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92%、47%,两组3个疗程、6个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倪苏侠[8]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汗出多者加五味子10;g,浮小麦20;g;食欲不振乏力者加党参15;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30;g,远志10;g,茯神10;g。共治疗126例,治愈66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86%。伍三妹等[9]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2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并与使用尼尔雌醇治疗的226例作对照,观察中药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4.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