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道用水之讲究
茶道用水之讲究
1
茶道用水之讲究
一、古人论茶与水
二、生活用水的卫生标准
三、茶与水的关系
四、泡茶用水的类型
五、中国主要名泉
Page 2
孔子认为:水具有九种美好的品行,它们是 “德、
义、道、勇、法、正、察、善、志”,且说 “是故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老子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庄子曰: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将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水中之道实在是玄妙深奥。
周秦时的哲学家们说:“天一生水”,世间的一切
事物都是由它变化而生成的,把水看作是万物之母。
Page 3
一、古人论茶与水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明.许次纾 《茶疏》“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
可以论茶也”。
明.张大复 《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
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十分之茶遇八分之
水,茶只八分耳”。
Page 4
(一)古人论水与茶的关系
1、唐代以前,人们对水的认识,大多是在对仙人
生活描写中得以体现。屈原的 《离骚》中认为仙人
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代,
人们认为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壶。在
这三座山上, “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
枣”。从中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水质有甘
苦、清浊、高低之分。
Page 5
2、唐代开始,人们对茶的色、香、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
水品有了较高的要求。据唐代张又新 《煎茶水记》记载,
唐代的刘伯刍,提出宜茶水品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
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
最下,第七。又传说陆羽分天下之水为二十等,以庐山康
王谷帘水为第一。
宋徽宗 《大观茶论》中写到 “古人品水,虽曰中冷、惠
山为上,然人相去远近,似不易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
者,其次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并且认为 “水以清、
轻、甘、洁为美 。”
Page 6
清代,根据陆以湉 《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每
次出行,都带一个特制的银质小方斗,精量各地泉
水,品出各地泉水的质量高低,结果认为北京颐和
园西山玉泉山水最轻,定为“天下第一泉”。
Page 7
(二)古人选水
择水、试水、洗水、养水、煮水
Page 8
(二)古人选水
1、择水标准:清、轻、甘、活、冽
水质:要求 “清、活、轻”
水味:要求 “甘、洌(清冷)”
轻:水质要轻(溶解的矿物质越多,水的比重大)
清:水质需清洁,无肉眼可见之杂物
甘:指水含口中有甜美感,无咸苦感
活:水源要活,经常吸取的或流动的水
冽:水从岩层浸出,水温低。认为用寒冷的雪水、
冰水煮茶,其茶汤滋味尤佳
Page 9
2、试水
以前通过感官比较
据明朝无名氏 《茗笈》记载,辩水质有五法:
1、第一煮试,煮熟、澄清,下有沙土者,此水质恶。
2、第二日试,清水置白瓷器中,放于日光下,若有尘
埃,此水质恶也。
3、第三味试:无味者真水
4、第四秤试:轻者为上
5、第五丝帛试:用纸或绢帛之类,打湿后再干,无迹
者为上。
Page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