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塑造及社会认同.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形象塑造及社会认同

国家形象塑造及社会认同[摘 要]对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应对方式的质疑,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性使其更是对国内民众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话语冲突、现代性和网络时代给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新的“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参与并重视构建青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应对。 [关键词]国家形象;塑造;社会认同;构建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1-0030-04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上演了一出非法“购买”及“国有化”钓鱼岛的闹剧。对日本政府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这一行径,中国政府通过发表严正声明、进行强烈谴责的方式表示了坚决反对,并派遣海监船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内维权巡航。中国政府坚定、正义、理性地捍卫领土主权的手段信守着“和平崛起”的庄严承诺,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此,国内出现了抱怨、质疑和批评,一些人选择以“抵制日货”和游行等方式表达对日本政府的愤怒和抗议。这场争端无疑也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 一、国家形象的本源与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 国家形象是步入全球化时代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课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其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通过对这些概念界定的梳理与比较不难发现,总的说来这些概念界定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形象的表象、形式还是本源、内容的注重。从表象和形式上,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被动认知的结果性对象,主要指国际社会依据对一个国家展示的印象做出的综合评价;从本源和内容上,国家形象作为一种主动塑造的过程性对象,主要指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政府对其形状相貌的展示。可以说,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形象的定义更多还是基于其表象与形式的内涵,“从国际关系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的跨学科”研究。而事实上,国家形象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外在表象,更是由其本源决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 就国家形象的本源而言,它是一个国家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经过发掘提炼所形成的一种主体意识。马克思唯物主义科学地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1],得以完整地描述社会历史过程及其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将观念的东西放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察、解释,弄清其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因此,国家形象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具有物质本源性。只停留在表象与形式的国家形象,容易造成脱离国家实力对虚幻“影像”的追求[2]。国家形象的基础应当是由人口、自然资源等决定的物质基础,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决定着国家形象战略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国家形象塑造的形式选择与评价,决定着国家形象塑造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获得清晰的表达与展现。 在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基础上,国家形象塑造就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学化或者图像化的过程,而且不仅是一个对国际社会与他国公众的社会化过程,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个对国内民众或者本民族民众的社会化过程。个体以及社会群体的社会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主体对身份自觉的潜意识会向社会的价值规范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而国家形象作为“国家体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社会公众通过复杂的心理过滤机制对“国家客观现实,进行信息和文化的双重选择后得出的主观印象”[3]。当社会公众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状况并进行评价时,也会在追求和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趋向对社会主导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追求与内化,由此形成对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一国国内民众与国外的沟通交流基本实现了双向同步,国家形象塑造不管借助于什么样的媒介,都可以在地球村这个大系统中同步完成信息的发布、收集与反馈。毫无疑问,这些信息为国内民众映像后会与他们基于社会生活与生产的映像形成比照,引发国民的评价。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与由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生产分工精细化以及国家形象塑造形式的差异造成的差异之间并不矛盾。其实,由于个人以及社会群体认知的差异必然造成比照方式、领域和评价的差异,但只要国家形象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构建社会认同的社会利益基础仍然稳定存在,归属于国家并获得自尊的社会认同就能够在不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实现或维持,进而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成为社会公众思想与行为的规范,自觉遵从并促成国家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二、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面临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