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符号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符号解读

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符号解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在这种促使个体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活动中,教科书作为教育媒介,其作用无可替代。它既是师生教育教学交流的工具和依托,又处处彰显着社会对成长中一代的理想化诉求,明示抑或内隐着设计者所根植于心的价值倾向。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重编与修订教科书始终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环节,而新版教科书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理性价值选择,理应为教育研究者不容忽视的研究主题。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分析对象,以社会性别差异为分析视角,分别以研究者和小学生为认识主体,试图较全面地解读教科书中的人物类型和人物形象,并据此透析教科书中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性别符号。 一、研究者视野中人物形象的性别符号 从研究者的研究立场审视,教科书中的人物形象可作质与量两方面的解析,即在量的方面分类统计男女人物的类型,在质的方面分类解读男女人物的个性特征。 1. 人物类型解读。从学理上讲,小学生借助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化进程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逐步形成固定明确的家庭角色,建立起必要的家庭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是逐步确立自己所向往或推崇的社会职业角色,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以此为目标不断追求进步。这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人物设计旨在为小学生确立家庭角色的理想化标准与职业角色的理想化追求。由此,本研究对语文教科书中人物类型的统计和解析主要遵循两条路径:一是揭示教科书中人物的家庭角色分布,二是阐释教科书中人物的职业角色类型。而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反面人物形象及拟人化形象(如秋姑娘、小露珠等),因前者并非学生社会化的理性目标所指,后者的性别特征不够鲜明,则不在本研究的统计之列。 由上述列表,我们大体可得出如下统计结果:第一,从总量看,在苏教版12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计有男性人物197人,女性人物29人,呈现明显的男多女少的趋势。第二,从具体角色分布看,以社会角色出现的男性共计108人,分别担当着诗人、科学家、教育家等24种社会角色;以社会角色出现的女性有9人,分别担当教师、护士、运动员等7种职业角色。换言之,在苏教版教科书中,男性人物的社会角色类型是女性人物社会角色类型的3.4倍,男性人物出现的频次是女性的12倍,男女性别的差异十分明显。第三,从家庭角色看,以家庭角色出现的男性共有26人,分别担当爷爷、父亲等7种家庭角色;以家庭角色出现的女性共有20人,分别担当奶奶、妈妈等6种家庭角色。可见,在家庭角色中男性出现的频次仍多于女性。 2. 个性指向分析。所谓个性,即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在教师帮助下,小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个性的认识和理解,能产生强烈的感染效应,从而产生积极的、向上的行为模仿。通过归类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人物个性,有如下一些发现: (1)个性丰富的男性人物指向。首先,从职业指向看,小学教科书中的男性人物有较突出的七类个性倾向性:一是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如梅兰芳、勾践、诺贝尔、《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骑牛比赛》中的骑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谈迁,等等;二是爱岗敬业、富于责任感的事业心,如徐虎、竺可桢等;三是乐思善思、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热爱学习、热爱思考、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研究品质,如达尔文、司马光、爱迪生、昆虫学家法布尔以及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玻璃幕墙结构建筑的格罗佩斯、《天火之谜》中的富兰克林,等等;四是有爱国情操、热爱祖国、胸怀国家民族大义的民族气质,如徐悲鸿、彭德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的肖邦;五是宽容他人、正直勇敢、沉着稳健的心理品质,如《黄河的主人》中的艄公;六是热爱生活、敢于同命运抗争、勇于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如霍金、《二泉映月》中的阿炳等。七是思想深邃、才思敏捷、谦虚幽默的人性魅力,如王维、李白、莫泊桑、福楼拜等中外文学思想巨匠。 其次,从家庭角色指向看,我们可以把男性扮演的家庭角色分为长辈和晚辈两类。教科书中塑造的男性长辈通常有爱心、有公德心,教育孩子极有耐心,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的爸爸;教科书中的男性晚辈则主要表现出孝敬母亲、追求上进的个性取向,如《少年王冕》中的王冕。 (2)较为刻板的女性人物指向。首先,从职业指向看,小学教科书中女性人物的个性特征显得较为单调,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工作辛勤、认真负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职业品质,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叶欣;二是自强不息、毅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如《海伦·凯勒》中身残志坚的海伦,《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没掉一滴眼泪的桑兰;三是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巾帼气质,如《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 其次,从家庭角色看,小学语文教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