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应低油价时代探索油气探采业的变革思维.doc
因應低油價時代探索油氣探採業的變革思維
蕭慕俊1 ■ 吳榮章2 ■ 翁榮南3 ■ 邱垂昱4
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 1地質師 3主任地質師 2本會理事長、本刊發行人 台北科技大學 4教授
前 言
自2005年以來,美國開始大幅度進行頁岩氣的開發生產,由於生產的規模、技術與效能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使得供給量增加,以氣代油的層面不斷擴大。
自2009年開始,頁岩氣中所伴生的凝結油產量不斷增長,油氣需求逐步自給自足,到2013 年美國的能源自給率已達到83.7%,被定位為非傳統油氣的頁岩油氣(見圖1)不但抑制本土的原油(西德州)、天然氣價格,自2014年9月起令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回檔,非傳統的頁岩油氣所帶來的影響已逐漸擴大到全世界,它對全球及台灣的石油、石化等產業已帶來嚴重的衝擊。
油價的歷史走勢
自2002年初起,國際油價(布蘭特月均價:18.49美元/桶)即不斷的攀高,2、3年後,人們看著各加油站居高不下的價格,很多人都不認為油價會有下跌空間?更多人關心幾天後油價會不會又更高?尤其是運輸業、航空業、交通業,這些直接用油行業的老闆們更是關心。
圖1傳統油氣、非傳統油氣分類圖
資料來源:參考The future of oil supply, Richard G. Miller, Steven R. Sorrell, 2013.12.2 蕭慕俊重製
2008年7月在金融風暴爆發前,西德州(WTI)油價已達到145.49美元/ 桶的歷史高點,隨後崩跌到33.98美元的谷底後,2009年下半年後即迅速翻揚,2011年2月回升至100美元/桶以上。
從2010年底起,美國頁岩油氣產量遞增,西德州原油逐漸和布蘭特(Brent)原油價格脫鉤,它比品質略差的布蘭特原油,在價格上平均低了約14美元/ 桶,在2012年6月,還一度只剩82.37美元/桶,更重要的是,此種「頁岩氣效應」(Gas Effect)侵蝕到美國的石油市場價格,形成本土原油價格與世界原油價格脫鉤的現象,2014年8月,布蘭特月均價為102.51美元/桶,仍較西德州原油價高了6.15美元/ 桶。(見圖2)(經濟部能源局,2015年8月)(1)
因頁岩油氣產量不斷的增加,2014年9月起,維持3年10個月的頁岩氣效應開始向國際油價擴大影響,由於OPEC(石油輸出組織)等產油國家拒絕以減產維持油價,中國大陸經濟景氣放緩,歐洲、日本等國家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慢,對於石油需求減緩,這段期間的國際政治危機較以往平和、再加上石油期貨市場的炒作,國際的原油價格開始崩跌。
在崩跌期間,遭遇到諸多事件的推波助跌,包括:2014年11月27日,OPEC 於維也納召開部長會議,決議不減產;2014年12月30日,美國商務部的工業暨安全局發佈天然氣凝結油出口指引,等同變相放開輕質頁岩油的出口禁令,向全球石油市場投射一顆重型炸彈。以布蘭特原油為例,價格從2014年9月1日的100.17美元/桶,暴跌到2015年1月13日的46.59美元/桶,跌幅高達53.5%,下跌幅度之大相當少見。
2015年3月底,葉門爆發內戰推昇油價上揚,國際4~ 6月均油價逾60美元/桶,最高來到68.54美元/桶,這是讓美國頁岩油商有利可圖的價位,根據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 Inc.)7月24日公佈的資料,代表美國油氣產量增減的鑽機(Rig)數量,隨油價重挫後,自2月中旬開始連續29週的下降,直到6月底才再度翻揚。
2015年6月,OPEC石油日產量,較5月增加28.3萬桶至3138萬桶,主要是伊拉克、尼日利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增加產量所帶動,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為1056.4 萬桶/ 日,產量連續4個月創下新高紀錄,而俄羅斯同期產量為1071 萬桶/ 日,這是蘇聯解體後,最高產量紀錄,對於油價帶來抑制作用。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6國達成限核協議,各國對伊朗經濟制裁解除,市場預期伊朗石油的產量與出口將會快速增加。
這些事件對於未來全球油氣供需的預期心理造成影響,從6月底開始,油價開始下滑,到8月20日,油價來到47.87美元/桶,已達到前波油價的低點,這對北美開發成本高的頁岩油商又造成傷害,這已經是一場打持久戰的戰爭。
影響全球產業版圖深遠的2014 年油價大戰
「油價暴跌」無疑地是2014年最大的新聞之一,也是2015年全球經濟的重大議題。國際原油價格自2014年下半年急遽下滑到崩盤及近期的反彈再滑落谷底,主要是全球經濟的需求疲軟以及長期供需失衡,還有無法忽視的「國際因素」,這些因素中,包含了美國頁岩氣的盛產(見圖3),反應在全球的石油供需態勢及油價,這些主要原因簡陳如下:
一、 長期的石油供給增加:由於美國的頁岩油氣盛產,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很快,到2013年已成為世界第一的產油國,2014年美國的石油產量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