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谜与民俗、汉字的关系及其传承发展.doc
灯谜与民俗、汉字的关系及其传承发展
一、灯谜的源流
灯谜,又名文虎,也称猜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民间风俗浓郁的文字联想游戏。在古代,每逢元宵佳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它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提高品位,所以历来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灯谜起源于古代的隐语和廋辞。钱南杨《谜史》载:灯谜古谓之隐,《韩非子喻老》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语是也。亦谓之廋,《国语晋语》五秦客为廋辞于朝是也。《集韵》:隐,廋语也。
春秋至汉代之隐语,其特点为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刘勰《文心雕龙》)。诞生在三千五百年前的灯谜,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根据生活需要创造的。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及背景息息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战事不断,君王专横残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直谏者为了避免酷刑,就常借助隐语和廋辞。这就是隐语和廋辞产生的历史根源。
两汉时期,隐语和廋辞慢慢地向灯谜文义谜方向发展。《汉书东方朔传》载,这一时期代表人物当推东方朔与郭舍人相互制隐竞射的故事。
宋代是灯谜发展的兴盛时期。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等。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灯品》中载: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首先提到了灯与谜的结合。
明清是灯谜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黄周星、周工亮、李开先及大文学家冯梦龙等人。《廋辞四十笺》、《字触》、《诗禅》、《黄山谜》等谜书相继出现。各种文体小说也都有灯谜活动的记载,如《红楼梦》、《聊斋志异》、《镜花缘》等。《广陵十八格》、《春雨楼春灯格》有关谜格的书刊也在此时问世,标志着灯谜不但在题材方面而且在谜理、谜艺方面日趋完善和发展。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这一举措为灯谜从文人们狭隘天地走向民众大舞台,从儒雅高深走向通俗普及,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灯谜活动星罗棋布,遍及祖国的各个地方。国运昌盛谜事兴盛,灯谜发展到了黄金时代。
二、灯谜与民俗、汉字的关系
(一)灯谜与民俗的关系
灯谜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项瑰宝,植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这样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早在隋唐时期,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已经成为民间习俗,但猜谜用灯始见于宋。到了北宋,元宵佳节显得热闹隆重。有嘉靖八才子之一之称的李开先曾这样描述宋元以来,通都大市,每于元夕,盛张鼓乐,罗列华筵,灯火辉不夜之城,壶觞泻如渑之酒。例用主谜之一人,出片纸书谜其上,数人传播里巷。无长少喧聚相猜,中则予纸请入座,上座贺以酒;虽穷乡偏邑亦然。这里把谜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写得极其具体。可以这么说,没有一种文字艺术可以像灯谜这样简洁地、轻巧地得到大众的认可。谜由最初表义发展到民俗化的灯谜,这是谜生命力强盛的表现,作为汉字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没有停留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追名逐利的工具层面上,而是走到民间,变成一种民俗。这不能不说是灯谜的一种新生,也是其生命力强盛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灯谜发展的民俗走向,是一种文化普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灯谜生命力越来越强的表现。
(二)灯谜与汉字的关系
文字游戏中的灯谜,主要利用汉字在义、音、形上的可变性成谜的。灯谜着眼于文字的含义、字形的结构,经常利用汉字的一字多音多义,运用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方法,通过别解、假借、离合、增损、用典等手法隐寓谜底。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灯谜后面,还注有谜格。谜格,也称谜律,就是某些谜语在制谜和猜谜的时候必须遵守某种特殊格式,不是所有的谜语都有谜格,但凡是有格的谜语就必须按各种格的规定来猜。谜格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发展到晚清已经十分盛行,各种谜格开始出现。如,灯谜中常用的一种谜格蝇头格,与汉字就有很大关系,谜底的首字上下分成两个字称为蝇头格。例如:俚词鄙语皆诗句(射四字句一),谜底即是斐然成章,第一个字斐上下分成非与文两字,意谓非文言然而成诗章。
想要猜出灯谜的意思有很多方法,大致有四种类型:字义分析法、字形分析法、形义综合法及特殊分析法。具体阐释一下字形分析法中的离合拆拼法。它是利用多数汉字是由几个独体字组成的合体字这一特点,将谜面上有关字的部首、偏旁、笔画进行拆离,而后重新拼合,变成新的字,就是谜底。
这类灯谜的谜底与谜面字的含义无关,比较容易猜射。例如:笔(植物名一)毛竹;第二次负债(字一)欢;大小一一俱全(字一)奈。
由此可见,在制谜与猜谜的过程中,灯谜与汉字有着紧密的关系。
三、体现民俗性的两类灯谜
(一)方言谜
谜语,尤其是民间谜语,由于多属于群众的口头创作,谜面语言往往带有强烈的口头色彩。现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