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纪元》课件2
论超越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 超越,是升华,是突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种超越,才使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你欲超越高山大海,你可想到过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生命的要求。尼采说:“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图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生命渴望的远方,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选定的目标和理想。 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贪图安逸享受。慵懒自私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努力创造,全力拼搏,拼命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的碰撞发出耀眼的火花。 那些视艺术为生命、视科学为灵魂的人,从来不会停步,伟大导师的非凡创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范。哥白尼的日心说,拿破仑的壮举,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他们超越了时空架起的天然屏障,征服和影响着这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们。 超越自我意味着不断地追求,顽强地奋斗;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开拓新的天地。 你想超越吗?那你就先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点,克服懒惰、虚荣、固执等陋习。这样,你便迈开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活着,就要奋斗,就要超越。有了这种信念,你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新的色彩;你会在奋斗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你会在不断超越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一个高峰跃向另一个高峰,在峰巅之上领略那迷人的风光。 1.学莫便乎近其人。 ——《荀子·劝学》 赏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2.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 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赏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4.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尽心下》 赏读:饱食伤身,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 知识卡片 一、作家作品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通电全国,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回国,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北京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是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三一八”惨案后,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李大钊从容就义,时年38岁。 著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列强瓜分,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 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审美视窗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时势造英雄。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中华国土拨云破晓的人物。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出现了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