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的分析化学课件第十章.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的分析化学课件第十章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 第二节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对于同一物质,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的大小就取 决于如射光的波长λ。即?=f(λ) 对于同一物质,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的大小就取 决于如射光的波长λ。即?=f(λ) 二、引起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第三节 吸光光度法及仪器 2.特点:简单、可测微量,复合光,误差大。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 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在分析化学中应用较多的是有机显色剂。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件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显示系统 氢灯,氘灯,185 ~ 375 nm; 钨灯,400 ~ 2500 nm. 基本要求:光源强,能量分布均匀,稳定 作用:将复合光色散成单色光 棱镜 光栅 玻璃, 360 ~ 3200 nm, 石英,200 ~ 4000 nm 平面透射光栅, 反射光栅 玻璃,光学玻璃,石英。玻璃比色皿——可见光区 石英比色皿——可见光区、紫外光区 作用:接收透射光,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 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光导摄像管(多道分析器) 表头、记录仪、屏幕、数字显示 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定义]:将被测组分转变为“有色物质”的反应 M无色 + R = MR有色(主要是络合、氧化还原反应) 1. 对显色反应或显色剂的要求: ⅰ 选择性好(最好是特效反应) ⅱ 灵敏度高( ?max ﹥104L?mol-1?cm-1) ⅲ 对比度要大,(??max)最大吸收波长相差60nm以上 ⅳ MR稳定,组成恒定 ⅴ 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 广义,有吸收 2. 显色剂R(自学P289-P290) 无机显色剂: 过氧化氢,硫氰酸盐,氨水和钼酸铵等。 无机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差,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不高。 有机显色剂与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的、具有特征颜色的螯合物,其灵敏度和选择性都较高。 有机显色剂: (二)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 1 1 1 2 3 4 5 6 6 1.溶液的酸度:[H+]一切反应的基础 a.影响M的存在状态, [H+] ↘,M会水解; b.影响[R]及颜色,[H+] ↗,影响[R](大多有机弱酸) 影响颜色(大多酸碱指示剂) c.影响MRn组成 2.显色剂的用量(CR) 为使显色反应完全,一般R过量(同离子效应),但R也不能大过头,否则,物极必反。 a. R本身有色,空白↗ b. 改变络合比,例:Mo(Ⅴ)与SCN-: CR由实验确定 3. 时间t A t t 由实验确定。显色后,至少应保持到测定工作做完。 4.温度T 大多显色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但也有需要加热才能完成的。 V=f(T) T↗, V↗。但T 太↗,有色物分解。 合适的T 由实验确定。 5.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溶剂影响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度 溶剂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显色速度 溶剂影响有色络合物的颜色 表面活性剂 胶束增溶 形成三元络合物 6. 干扰及消除 a.干扰 干扰物本身有色或与显色剂显色,+干扰 干扰物与M、N反应,使显色不完全,-干扰 b. 消除 控制酸度,使M显色,干扰不显色 氧化还原,改变干扰离子价态 掩蔽 校正系数 参比液:可消除显色剂和某些离子的干扰 选择?测,可避开干扰的吸收 增加显色剂用量,将干扰灌饱 分离 二、仪器测量误差 光度分析法的误差除了来源于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以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导致误差的原因。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源于光源不稳定、实验条件的偶然变动、读数不准确等。 P286页图10-5: 偏离A=?bC 对同一台仪器,读数的波动对T是确定值,dT=0.002-0.01; 但对A却不确定 我们关心的是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它就等于吸光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从图10-5可以看出,在刻度标尺上,dA在不同位置,不是定值,故改成dT来算。 (6)代入(3): 将T?Er的关系描绘于书293页图10-8 实际工作中,应控制T 在15~70%, A在0.15~0.80之间 (调c, b, ?) 可见:1)当dT一定,T较大和较小时,dC/C均较大;2)T在15%-70%(即A为0.15-0.8)时,由dT引起的Er较小;3)当T=e-1=0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