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

浅谈我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 1、相关定义 1.1、新闻娱乐化概念的界定 1949 年,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博士对新闻娱乐化现象从传播学角度做了最 早的研究。他发现新闻娱乐化份额在大众传播中的份额,几乎占据了美国全部的 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消遣的),大部分畅销杂 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个版面,大部分的广播,除了新闻和谈话类节目和广告, 大部分的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 导为目的。施拉姆运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 [2] 和”现实原则” [3] 理论来探讨 了人们为什么把媒介主要用于获取娱乐而不是获取新闻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 卡茨(John katz)提出了”新式新闻”的说法,”新式新闻”意为信息和娱乐的 合流。随后,巴路迪肯把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结合起来, 创造了”infortainment”这一新概念。这种结合显然使曾经清晰的新闻和娱乐 信息的界限更加模糊。国内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研究较早的学者李良荣先生曾把 新闻娱乐化定义为”新闻娱乐化是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趣事、两性纠葛” [4] , 学者林晖在 2001 年提出来的:”从媒介最初的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 大幅上升开始,最终则发展到把距离娱乐化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 娱乐化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5] 林晖又进一步提出”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严肃新闻的比例减少,将 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 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其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 3 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使硬性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并在表现技 巧上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 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从理论界对新闻娱乐 化的界定不难看出,大众媒体首先关注的是”娱乐信息,娱乐受众”,关注的是 让受众从中获得快感,即快乐,完成”快感的传递”,其次才是信息的意义。娱 乐风潮下的大众媒体以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和感性经验为特点,注重感官享受、 视觉感官的刺激甚至震撼。 娱乐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项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讲,新闻娱乐化却把这个功能 严重放大了,甚至是异化。过于追求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人情味而忽略了大众 传媒其他重要的功能,如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热衷于追求轰动 效应新闻的媒体在逐渐失去冷静客观的新闻立场,而转向给受众配送新奇、惊险 或是轻松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体验。 1.2、”娱乐”和”化”的概念界定 “娱,乐也。”而”娱乐”一词较早见于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1] “化”在《辞海》中解释为转变成某种性质和状态,如绿化、大众化,可以把”化” 理解成一种状态和性质的转移或正在转移的过程。因此新闻娱乐化可以理解为新 闻向娱乐转移的状态或潮流。 1.3、体育新闻侵权概念的界定 探讨体育新闻的侵权问题,首先得对体育新闻侵权进行明确的界定,即搞清楚”什 么是体育新闻侵权”这一关键问题。有学者指出,”新闻媒介发表的有关体育的作品、 播出的有关体育的内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违法行为,即体育新闻报道侵权” 韩勇女士的这篇文章涉及体育新闻侵权的较广层面,不仅对体育新闻侵权做出了学界 最早的界定,更对”公众人物”这一新闻诉讼案件中重要的抗辩事由做了初步的研究。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体育新闻侵权就是发布体育新闻的单位、个人或故意或过失报 道内容失实、违法的新闻,并且利用大众媒体传播,造成体育组织或个人利益受损的行 为。”由此看来,学界观点在基本趋于一致的同时稍有偏差。体育新闻一旦侵权, 一般来讲即造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我们有必要在界定体育新闻侵权之前先搞清楚 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客体。前期研究新闻法学的学者顾理平先生认为新闻侵权的主 体主要是新闻媒体、新闻作者和消息源,而其客体则一般是人格权和著作权。可见体 育新闻侵权的主体往往是新闻单位和新闻作者,而”侵权的作品必须通过大众传媒公 开发表”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赞成。当然既然是侵权,其结果必须是造成了 对体育组织或个人利益的侵犯,否则不构成侵权。我们在归纳总结了学界的一致观点 之余,也需要阐明一些没有明确界定的问题,即侵权主体通过大众媒介所发表的内容 必须是失实的而非事实,是违法的而非合法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基本属性,真实的 新闻应当成为新闻诉讼案件中的重要抗辩事由之一。然而真实必须以合法为前提,即 使内容真实但违法,依然视作侵权。此外,体育新闻所侵犯的必须是报道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